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99371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探究杆杠平衡条件》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杆杠平衡条件》教学案例——正确对待和充分利用学生的“插嘴”物理组吴俊卿学生的插嘴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常见现彖。冇的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止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启不知,这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达尔文曾被称为“没出息的学生”,爱因斯坦曾被老师叫做“笨蛋”,数学大师华罗庚因语文成绩不佳而备受歧视,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数学成绩也考过金班倒数第一。冇的孩了思维活跃,却看起来贪玩、不听话、违背常规逻辑,甚至“迟钝木讷”。面对T变万化的课堂情境
2、,教师的职责就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分,而不是扼杀和毁灭。我们不可以否认,教学屮许多精彩的片段、灵感曾来自于学生。在教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一节时,当复习完杠杆的基本要素和作图时,还没等我继续引入下面的内容,一位刚才似乎“很忙”的同学突然插嘴到:“杆杠?老师我知道,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够撬动地球。老师我也想撬起地球,你能给我-根硬棒吗?”这吋候全班同学开始起哄“撬地球、撬地球、、、”我听了先是一愣:这个问题不在我事先准备的范围内,本打算等学完杆杠的平衡条件Z后再给学生课后计算,用以捉高兴趣,不想被这小子打乱了!我迟疑了
3、一门倘若把学生敷衍一下,告诉他们课后再进行讨论也是可以的,但这口J能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候一个idea突然闪到脑海,刚才还正发愁不知道怎么引入探究杆杠的平衡条件才可以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想到这小子的突然“插嘴”雪中送炭,正是时候!所以我就顺水推舟来个“将计就计”跟学生一道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这一做法马上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教师:这个问题提的真是太棒了!想要撬起地球的同学都來参与讨论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哦)。阿基米德的力气跟我们差不多,那么他所需的那根硬棒肯定要很长,这根硕棒到底有多2?乂或者我给你跟一根一定氏度的硕棒,要儿个同学一起才可以撬起地球呢?
4、学生1:我们可以估测出地球的重力也就是阻力。学生2:我们也可以画出阻力臂,测量出阻力臂的大小。学生3:如果是我一•个人压上去撬起地球的话,可以知道我的重力也就是动力。学生4:如果是一定长度的硬棒就可以画出动力臂,测量出动力臂的长度。学生5:那到底如何计算剩下的那个量呢?它们之间是不是冇某种联系呢?教师:哇!同学们都是很厉害的,一•番简短的讨论后就找到了一•条通往罗马的大路,它们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关系,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求学生使用杆秤称水果,要称出不同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來演示。学生称出不同
5、量的水果。教师置疑:你为什么要这样称?学生:因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如果杆秤不平衡了,就无法称岀水果的多少,且要根据水果的多少來移动秤碇或更换秤钮。教师: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索有关,冇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与水果及秤碇重量,还有他们与杠杆提手之间的距离有关。即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冇关。教师:那请同学们先猜想它们Z间有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想:动力+动力臂二阻力+阻力臂动力一动力臂二阻力一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二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二阻力/阻力巒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确定的关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讨论
6、实验步骤。步骤如下:(1)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静止);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Z水平平衡。此处可提问: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挂一定量的钩码,在支点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为止。(2)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3)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得出结论。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屮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屮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彩到屏幕上。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分组认真探究,将结果
7、填入自己设计好的表格屮,同吋对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讨论。结论:动力X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对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比例式,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教师:伤〈们已经拿到打开罗马之门的钥匙了,那还等什么快行动吧!去寻找撬起地球的答案吧!(下堂课分享成果)课堂结束后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漾溢着快乐的笑容,我很庆幸我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就是这“插嘴”的火花引燃了全班同学求知的火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吗?因此,我们要打破陈规,允许学生“插嘴”,自觉参与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