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ID:43997020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1页
《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2页
《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3页
《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采矿新技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采矿工程领域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根据采矿新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方面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问题对策【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llOlOl)【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22-01《采矿新技术》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工程领域较新

2、的理论与知识,并站在矿产资源开发的科学技术前沿,了解采矿专业一些前瞻性科学研究和发展趋势,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们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的科研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目标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1]。该课程要求先修课程《采矿学》、《爆破工程》、《井巷工程和提升运输》和《岩土工程概论》,教学方式采取'‘讲座式”的教学方式,即每个讲次的教学内容均采取讲授一个相关专题的形式。每个专题相对独立,综合起来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矿产资源的科学技术。学生考试的方式,为开卷考查,由任课老师命出一组题目,学生自由选题,撰写专

3、题论文并上台演讲,培养学生具备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本文根据煤炭院校采矿工程专业近几年采矿新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采矿工程专业《采矿新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采矿新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对采矿新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矿新技术在大纲中是作为选修课要求的,这使得学生在思想认识上错误的认为,采矿新技术的重要性比不了其他专业课程,因此在上课、自习上花费的时间和精

4、力大幅度降低。②学生考试的方式为开卷考查,有任课老师命出一组题目,学生自由选题,撰写专题论文并上台演讲。这种考试方式使得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采矿新技术的目的与作用,认为这门课程随便对付一下就行,做的好坏都能通过考试,从而忽略了自己对知识的需求。③采矿新技术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研究生准备笔试等工作陆续开展,还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部分学生不能安心上课。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教学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矿新技术》作为一门前沿性课程,教师的角色

5、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他更应该是时刻关注行业发展的业内人士,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目前,高校教师基本上都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大量的科研任务,对于课程的时间和精力难于保证,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没能起到监管的作用且多数矿业院校承担采矿新技术指导队伍的主体主要是青年教师,而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基本上对采矿方面的新技术、新设备接触不多,且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验。此外,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能力与经验欠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水平降低。2

6、.采矿新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该课程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课基础,还要求时刻关注煤矿新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通过共同参与科研课题,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可以实现教师的知识更新与知识补充。加强授课老师的思想建设并制定具体的惩罚措施,提高授课老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能因为就业考研等工作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担负起相应的监管作用。采用灵活的上课方式提高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在课堂插播相关的PPT、视频等,亦可结合科研项目进行讲授。在课堂之外,对采矿新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采用指导

7、其参加大学生创新课题或者协助老师从事科研项目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在这部分学生中实现采矿新技术强迫性课程学习向独立研究性学习的转变,有助于在部分学生中间形成浓厚的采矿新技术学习研究氛围,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相应改革考试制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可适当釆取一定程度的闭卷考试,不仅仅要求学生了解新的技术设备,更应该对新技术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参考文献:[1]刘过兵•采矿新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3-5[2]简兴,詹秋文.规划设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存

8、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164-166作者简介:谢生荣(1981—),男,江苏六合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矿井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