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94725
大小:137.5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7
《泰山医学院满分诊断重点!保证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7.3~38°C,中等度热38.1-39°C,高热39.1-4VC,超高热41°C以
2、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C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口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C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
3、肾盂肾炎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汪,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12•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
4、发组: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纽。分为中心性发纟甘和周围性发纽,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绡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16•三凹征:乂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
5、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纽、大汗、有哮鸣咅,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18•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3.4-17.1Mmol/L,胆黄素在17.1~34・2pmol/L(1~2mg/d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pmol/L(2mg/dl)时出现临床可见黄疸。按病因学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6、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巩膜黄染是连续的,远角巩膜缘黄疸重,染色深。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阴性19.charcot三联征: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1•血尿尿三杯试验:①起始段血尿,病变在尿道②终末段血尿,病变在膀胱颈部,三角区后或后尿道的前列腺和精囊腺③金程血尿,病变在肾脏或输尿管22.意识障碍: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请妄、昏睡、昏迷23•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24•
7、请妄(delirium)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系统急性活动失调状态25•嗜睡:病理性倦困,表现为持续性睡眠状态,但可唤醒。唤醒后回答问题正确,但停止呼唤后又立即进入唾眠状态。26•昏睡:呼唤或推动患者肢体不能使其觉醒。对痛觉刺激可有较强反应并能短暂觉醒,但不能止确回答问题。27•昏迷: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一个等级,深昏迷时觉醒状态、意识内容以及随意运动严重丧失,町引起巴宾斯基征,大小便潴留或失禁28•深部触诊法包括: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29•生命体征包括: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30
8、.发育正常的指标:①头部长度为身高的1/7-1/8②胸围为身高的1/2③双上肢展开,指端距离与身高基木一致④坐高等于下肢长度31.营养状态的判断: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观察皮下脂肪充实的程度,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分布的个体差异最小,为判断脂肪充实程度最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