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

ID:43987528

大小:401.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7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能做些什么?河南省郑州一中语文组刘惠臻7/17/20211第1页立体的自习课结构竞赛选修专题选修自由自习社团活动7/17/20212第2页要着力研究家常课的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黄厚江7/17/20213第3页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问”的变化——老师问得少了,学生问得多了7/17/20214第4页以学生问为主的教学 的基本流程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文章的原始体验个人或小组提出疑问搜集归总学生问题,与老师的教学内容融合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评总结7/17/20215第5页《再别康桥》教学流程懂了的同学,想一想,

2、人人都说这首诗很美,你觉得它美在哪里?不懂的同学前后左右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地方不懂,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会儿共同解决。读懂了没有?7/17/20216第6页学生的问题1、诗歌的第一小节说“轻轻地我走了”,而最后一小节说“悄悄地我走了”,为什么一处用“轻轻地”,一处用“悄悄地”?2、为什么作者“甘心做一条水草”?难道做人还不如做一条水草?3、第四小节“那榆阴下的一潭”指什么?4、第五小节作者说“寻梦?”他寻的是什么梦?5、第五小节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第六小节又说“我不能放歌”,怎么理解?6、一般人们离别的时候,总想留下些

3、东西作纪念,作者很留恋康桥,为什么却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7/17/20217第7页先请自己说读懂了的同学解决难度不大的问题。第四小节“那榆阴下的一潭”指什么?第五小节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第六小节又说“我不能放歌”,怎么理解?7/17/20218第8页学生分组讨论的问题1、诗歌的第一小节说“轻轻地我走了”,而最后一小节说“悄悄地我走了”,为什么一处用“轻轻地”,一处用“悄悄地”?2、为什么作者“甘心做一条水草”?难道做人还不如做一条水草?3、第五小节作者说“寻梦?”他寻的是什么梦?4、一般人们离别的时候,总想

4、留下些东西作纪念,作者很留恋康桥,为什么却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7/17/20219第9页给学生提供的资料徐志摩与剑桥:1921年赴英国留学,到康桥寻找他的政治理想。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并进行新诗的创作,从此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剑桥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悠闲的生活方式、流行的政治思想,都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正是这两年的康桥生活凝结成了徐志摩生活中那解不开的“康桥情结”。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

5、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挥笔写下了《再别康桥》。7/17/202110第10页学生的问题1、诗歌的第一小节说“轻轻地我走了”,而最后一小节说“悄悄地我走了”,为什么一处用“轻轻地”,一处用“悄悄地”?2、为什么作者“甘心做一条水草”?难道做人还不如做一条水草?3、第四小节“那榆阴下的一潭”指什么?4、第五小节作者说“寻梦?”他寻的是什么梦?5、第五小节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第六小节又说“我不能放歌”,怎么理

6、解?6、一般人们离别的时候,总想留下些东西作纪念,作者很留恋康桥,为什么却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7/17/202111第11页补充的问题一般写离别,或如柳永所言“执手相看泪眼”,难舍难分;或如李白所言“挥手自兹去”,无奈而别,徐志摩写离别,却用“招手”,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其二,作者写“软泥上的青荇,柔柔地在水底招摇”,“招摇”似乎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词,含有炫耀、张扬之意,作者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这个词?它有什么特别的意味?7/17/202112第12页学生分组讨论的问题2、为什么作者“甘心做一条水草”?难道做人还不如

7、做一条水草?[追问1:诗中描写的水草是什么样的?][追问2:“招摇”一词好像有“炫耀”、“张扬”之意啊,用在这里是什么感觉?如果你是那株水草,你生长在富有营养的软泥上,在康河的柔波中柔柔地招摇,你会是什么感觉?]7/17/202113第13页主问题人人都说这首诗很美,你觉得它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音韵美意象美意境美情感美7/17/202114第14页总结诗歌鉴赏方法→抑扬顿挫地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在诵读中再现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7/17/202115第15页

8、问的目的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问”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7/17/202116第16页问题质量深度如何——能否将学生的体验、认知引向深入;广度如何——能否引起发散的或求异的思维。问题的适应性能否体现教学的目标?是否适合学生、难易适当?7/17/202117第17页主问题使课堂教学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