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

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

ID:43974788

大小:224.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17

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_第1页
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_第2页
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_第3页
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_第4页
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影响污染物迁移和分布的因素极化作用(polarity)和溶解度(solubility):水分子属于极化分子,许多有机污染物属于非极性,产生排斥的憎水效应(hydrophobiceffect)。分配系数(partitioningcoefficients):化学物在不同相(phase)或介质(medium)中的浓度分配,当达到平衡时,两相间的浓度比值。代表性的系数为KOW(辛醇-水分配系数),提供一个表征化学物憎水性强弱的指标。蒸气压:平衡状态下,在固体或液体表面上某种物质蒸气所施加的压力。不同环境分室(com

2、partment)之间的分配:驱动力是所谓逃逸趋势,即逸度(fugacity)。污染物气-水界面的分配可用亨利常数H描述:H=Cg/Cw。逸度f=C/Z,C是化学物在某相中的浓度,Z是逸度容量常数。分子稳定性和抵抗分子(recalcitrantmolecules):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为代表(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基本概念吸附:污染物在两相公共边界(界面)上的积聚。通常使用两种吸附等温式描述吸附现象:Langmuir(理论推导)和Freundlich(经验)等温方程

3、式: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X/M=KC1/n,log(X/M)=logK+logC/n;Longmuir吸附等温式:X/M=abC/1+bC,C/(X/M)=1/(ab)+C/a。X:吸附量,M:吸附剂质量,K:待推导的常数,C:吸附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n:待推导的常数,a:最大吸附量,b:反映结合键强度的亲和力参数。LangmuirFreundlich吸附量吸附质液相浓度IIIIIII阶段:低浓度近似线性关系;II阶段:增长放缓,非线性关系;III阶段:接近饱和阶段简化的生物积聚/富集

4、概念模型UEUEUE暴露持续时间浓度可能的内部分室的再分配吸收可能的生物转化和去毒排泄U:Uptake,吸收E:Elimination,除去水食物损失生物转化生物体生物积聚:污染物从水、空气、固体来源中积聚到生物体内或体表。生物浓缩:一般限定为从水中浓缩。稳态(steadystate):由各种过程及其所需的能量导致机体浓度为常量;平衡(equilibrium):平衡浓度来源于不需要能量维持的化学平衡过程。区分稳态和平衡概念:源自生物积聚的稳态浓度可远高于化学平衡所预测的浓度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简单生物积聚时间浓

5、度积聚阶段排除阶段Ct=Cs(ku/ke)(1-e-ket)Ct=C0e-ktCS:来源浓度;ku:吸收清除,在等密度来源中可表达为速率常数;ke:排除速率常数。污染物吸收进入细胞的机理经通道扩散主动运输(需能量)经双脂层扩散易化扩散胞饮(内吞)作用需能量离子通道离子泵门户离子通道载体分子污染物被植物吸收的各种途径运动速率和目标点位取决于有毒物的物理化学属性和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紫外线暴露叶边界层高度。生物转运、转化和生物膜环境化学物对机体作用的大小和部位,与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密切相

6、关,研究转运和转化过程有助于了解化学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归、生物学效应、和毒副作用机理。生物转运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统称为生物转运。生物转化化学物在组织细胞中发生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过程。生物膜细胞膜(质膜,plasmamembrane)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统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主要由液晶态的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脂质主要成份为磷脂。生物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蛋白质完成。化学物通过通过生物膜的方式(1)被动转运:生物膜对物质的转运不起主动作用,如简单扩散,滤过作用等;

7、(2)特殊转运:生物膜对物质转运有主动作用,如易化/促进扩散,主动转运、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A)被动转运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沿浓度梯度由高至低扩散。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膜两侧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gradient);(2)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partitioningcoefficient)。一般地,只有脂溶性和水溶性均高的物质才容易经过简单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因生物膜为脂相,两侧为一般为水相,除需经过脂相,还需通过相依的水相);(3)化学物解离度和体

8、液pH值:呈离子态的物质脂溶性低,非离子态脂溶性高,易通过生物膜,体液的pH可影响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度和形态。滤过作用:化学物质透过生物膜上的亲水孔道(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的亲水性氨基酸)的过程。驱动力是膜两侧存在流体静压或渗透压。(B)对于非脂溶性、大分子量的物质,则需通过生物膜上特殊的转运系统完成。主动转运伴随能量消耗逆梯度由低向高转运通过生物膜。特点是:(1)需要载体参与,一般为蛋白质,与目标物形成复合物;(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