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74190
大小:1.48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17
《展宏图画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展宏图画未来,构建和谐社会——对“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认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与公共学院主讲:庄雷2006年5月1“十一五”规划讲述内容一、“十一五”规划:完善中国政府调控的转折点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三、“十一五”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四、“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战略任务2一、“十一五”规划:完善中国政府调控的转折点(一)从计划到规划——50年回顾与展望(二)计划为何改为规划(三)“十一五”规划新亮点3(一)从计划到规划——50年回顾与展望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用计划指导大规模的经济建
2、设。当时学苏联,无论年度计划,或五年计划,均叫“国民经济计划”。“一五”计划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一词一直沿用了近30年。1、“一五”(1953—1958)中国开始经济建设,着力建立工业化基础。1953年5月,我国和前苏联签订了合作协定,由苏方向我们提供经验、技术以及156个建设项目。这156个建设项目成为了“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其中97%是重工业项目。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一五”成就:一汽的诞生、“五六式”喷气式飞机的试飞成功。4
3、“十一五”规划讲述内容2、“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等,导致了当时中国经济全面倒退。“二五”成就:那时候的中国人开始拥有了国产的拖拉机。3、“三五”:1966年起步。而“三五”、“四五”时期因为正处于文革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4、“五五”: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革。邓小平同志出来主持工作,开始全面整顿,拨乱反正。经济百废待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治国方略提出。从1979年开始我国逐步恢复经济建设,而“包产到户
4、”的结果,是揭开了后来农村变革的序幕。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农村一夜变城市。55、“六五”(1981-1985年),计划改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计划在继续注重生产建设方面的任务的同时,开始重视并增加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面的内容。“六五”期间,最大的变化和进步应该在农村,到1983年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万元户”出现了,“新三件”也出现了,科技领域的长足进步,“六五”成就:(1981年)我国首次一箭三星发射成功。6、“九五”:南方讲话、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
5、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确立。97、99香港、澳门的回归。6“十一五”规划讲述内容7、“十五”成就: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了WTO。2003年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04年的修宪;“神五”、“神六”的升空……,事业成就令国人无比欢欣鼓舞,世界瞩目。国内的亲民政治、先进性教育、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连宋“登陆”、奥运吉祥,还是国际的外交新局面、中日困局、中美对话、中俄军演、联合国60周
6、年大会和改革、六方会谈等等,许多字眼都在引发我们内心的思考,而在行动中不断前进。2005年,党和国家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7本世纪前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五中全会审议的《建议》,定格在2006年-2010年,影响延展至2020年,将凸现中央在未来这一重要时期治国理政的整体战略思路。计划到规划的变革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体现了政府调控理念的转变。第二,体现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
7、结合的先进管理方式。第三,体现了政府管理的空间观念和可操作性。㈡计划为何改为规划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条件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转变政府调控的方式,计划到规划的变革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体现了政府调控理念的转变。计划与计划经济实际上是不同的,但人们往往容易将两者联系起来甚至是等同视之。计划包括的面广,而且具有强制色彩;规划更强调了引导市场,明确政府的有限作用领域。规划要明确政府做什么,体现国家意志,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9第二,体现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先
8、进管理方式。这次规划与以往不同的一点是强调民众的意见,因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并开展了请人民群众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规划已经不是以前的计委份内的事情。由“统治”到“治理”,是政府管理与调控的一种进步。第三,体现了政府管理的空间观念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到了一个矛盾与问题多发期,其中区域问题增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中央强调“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