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73067
大小:5.37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9-10-17
《《中医护理技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西医结合医院院护理部张玉荣2017年5月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性中医护理操作中医护理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这些技术适用范围广泛,见效快,创伤小,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随着护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角色及职责范畴到都发生了变化,康复,保健及疾病的预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九)大力发展中医药护理1、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推广优势病种护理方案。3、开展中医护理中医人员规范化培训,到2015年,培训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4、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标准,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5我院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
3、护理方案,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工作,不断拓展中医护理技术范畴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在2012年-2014年已完成33个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的梳理工作,目前正在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推广于验证,其中,对中医护理技术效果评价已成为验证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经络学说基础脏腑学说核心中医护理技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通经脉调气血调阴阳中医护理技术拔罐耳穴压豆刮痧艾灸按摩熏洗针刺直肠滴入贴敷
4、经络氧疗经络氧疗法经络氧疗法是在针灸基础上加上吸氧,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作用。这与中医通过经络行气血、营阴阳,维持内外环境平衡的理论相吻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主任教授、中国管理科学院教授祝总骧发明人《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概括说明筋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针灸: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筋络氧疗针刺吸氧调畅气血促进代谢调和阴阳通筋活络适应症:※脑源性疾病,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等;※神志类疾病,如焦虑、抑郁、失眠等。..文献记
5、载※治疗焦虑抑郁※治疗神经症※治疗胃肠神经症※治疗亚健康状态常用穴位焦虑:内关穴、印堂穴、百会穴、神庭穴、肝俞穴、足三里穴、脾俞穴、期门穴。胃肠道:内关穴、中脘穴、胃俞穴、脾俞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足三里穴。抑郁:百会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太冲穴。失眠:印堂穴、百会穴、神庭穴、双侧情感控制区。亚健康:百会穴、印堂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操作程序焦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疾病
6、相应的穴位上,达祛病保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冬病夏治包括哪些方法?包含针灸、中药敷贴、中药热敷、中药浸泡、内服中药等方法,目的要在冬天的时候减轻发作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一“治未病”的思想:“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重病”。所谓“未病”就是现在未发,但却会在将来要发的疾病。医治将病之病是在将要必发的病未发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二阳气在生命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
7、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衡等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也就是说,阳气虚衰,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冬病夏治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派生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冬天所发之病,大都是寒性的。寒邪侵袭在于人体阳气的不足。扶助人体阳气,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是人体阳气在四季中的高峰,腠理开泄,药物极易由皮入穴,通过气血直达患处。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冬病夏治是时间医学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扶助人体
8、阳气,激发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冬天易发、难治疾病的目的。适应症: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各种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颈肩腰腿痛冻疮、痛经、畏寒症以及脾胃虚寒、肾阳虚等疾病。禁忌症:1、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皮肤疾病者禁忌敷贴。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和大血管附近慎用敷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