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探究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探究

ID:43971230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探究_第1页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探究_第2页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探究_第3页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及临床探究416700湖南省永顺县人民医院摘要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的优势。但由于本病机理较为复杂,临床主要表现在风痰阻肺、痰气交阻、痰瘀互结、以虚为主等几个方面。治疗上应遵循整体观念,采取祛风化痰、凉血化瘀,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调理脏腑等综合疗法。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疗法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126本文从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情况。中医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中医中的“支气管

2、哮喘”泛指呼吸喘急,《内经》有“喘鸣”、“喘喝”之称;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其发生是由宿痰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失宣降而喘促痰鸣。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记载;古代朱丹溪《症因脉治》,后世医家又将哮和喘分而为二,明代虞拎《医学正传》中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支气管哮喘发病病因:造成支气管哮喘发病必定兼有各种诱因,如风寒、饮食不当、体虚等引发。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用于人体腺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患者

3、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然后症状持续、反复发作。哮喘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或以本虚为主,反复发作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特征。本病多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肺不能松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紧不能蒸化水液,以至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中医认为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为喘证,而喘气出入,喉间有声为哮证【sup】[1]【/sup】。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①长期、反复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支气管哮喘轻者仅在冬、春季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

4、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②咳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黏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③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正状。患者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④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患者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❷音,查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等。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支气管哮喘,病程较长,反

5、复急性发作。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轻微,逐渐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哮喘。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鸣音,多在肺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而且不易完全消失。对于支气管哮喘,中医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发作期辨证施治,分别采取温化寒痰法、清肺利痰法、润燥养阴法;缓解期按其证型分别采取益气固表法、健脾益气法、补肾纳气法,扶正固本以巩固疗效,防止再发或延长。支气管哮喘患者往往非单一的虚实寒热,而大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中医认为,“凡久喘之

6、症未发时,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临床上一般宜先祛邪后扶正,但不能只顾治标而不顾本,或者只扶正,而不及标。由于本病多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必须标本兼顾。至于祛邪与扶正孰多孰少则须因人而异。青少年患者一般以偏实、偏热为多,以肺经证候为主;中老年患者则以虚喘为多见,常见上实下虚。新病多邪实,宿疾多正虚【sup】[2][/suplo临床只有辨证确切,治疗中正确掌握虚实标本的兼顾,才能取得到比较理想的用药效果。参考文献1周兆山•支气管哮喘临床新对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李春生,王文春.支气管哮喘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7、.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3):189-1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