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4课

历史必修三第4课

ID:43962801

大小:1.2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17

历史必修三第4课_第1页
历史必修三第4课_第2页
历史必修三第4课_第3页
历史必修三第4课_第4页
历史必修三第4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4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课宋明理学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韩愈《原道》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武当山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

2、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隋·王通《中说·问易篇》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3、“三教合一”的潮流和对儒学的影响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

3、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要思想观点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3)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二程遗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

4、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像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钱穆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

5、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

6、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B、王守仁:“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实质影响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三、宋明理

7、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清)1、(2008年上海)“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的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2、宋明理学倡导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