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62793
大小:31.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基于“理解题意”,寻找理解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理解题意”,寻找理解的策略结合各年级的数学老师送来的期中质量检测分析表,对比相关的数学试题,我试图从得分率较低的一些检测题中寻找一些共性。我发现,各个年级失分最多的试题都可归为“不能理解题意”。现举例思考如下:一、借助直观,化抽象为形象试题1:A.B两个玻璃瓶里都装有果汁,A瓶比B瓶少50毫升。如果从A瓶倒出50毫升给B瓶,B瓶果汁正好是A瓶的2倍。A瓶原来装多少毫升果汁?(四年级。实际得分率6.2%)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题目中的语言表述却是晦涩抽象的,所以,学生很难理解抽象表达的语言文字,理不清A、B之间的关系。
2、试题2: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6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表而积就减少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六年级。实际得分率27%)分析: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如果指导他们画出正确的图示,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这说明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或者缺失借助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的策略意识。应对策略: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文字的抽象性是一组矛盾体,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可以借助“直观图示”,让抽象的语言借助直观的图示描述出来,帮助学半搭建思维的桥梁。如试题1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牛•理解题意,试题2可以借助示意图来理解题意。当
3、然,前提是学生要有这方面的策略意识,还要有画图的能力。因此,平时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如:题目读完了,能理解题意吗?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形象地理解题意?刚才还不会解答的题冃,现在为什么会了,是谁帮了我们的忙?画直观图有什么好处?画直观图时要注意什么?教学中若能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借助直观图分析题意”的策略意识和能力。二、展开叙述,化概况为具体试题3:小明第一天读了25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小明笫三天读了多少页?(三年级。实际得分率51.5%)试题4: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
4、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那么,这个皮球第4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三年级。实际得分率46.8%)分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和“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概况的,部分学生不能清晰地展开理解,所以出错。应对策略:把一句话展开成多句话来理解,化概况的表述为具体的阐述。如试题3中“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可以让学生自己展开说一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5页,第三天比第二天多读5页……试题4中的“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同样也可以展开说成:第一次下落16米,弹起的高度是1
5、6米的一半;第二次下落8米,弹起的高度是8米的一半;第三次下落4米……还可以把这句概况的语句用列表的方式展开理解,如下表:开始下落时第1次弹起第2次弹起第3次弹起第4次弹起16米8米4米2米1米展开之后,题意理解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三、出关键,化分散为整体试题5:图书馆买来1000本新书,准备分给三个年级,每个年级6个班,每班50人。这些书每人一本,够吗?(三年级。实际得分率55.6%)分析:对于不含数字的信息,学生不能及时提取,大多忽略“三个年级”这个用文字表达的条件。试题6:在合适的答案后面打对号。(四年级。实际得分率58.
6、2%)(1)……(2)下面哪句判断是错误的?①数学测验,四(1)班平均88分,四(2)班平均86分。李飞在四(1)班,李红在四(2)班,李飞这次测验一定比李红好。②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5,屮数大于乙数大于丙数。屮数一定大于45。③学校篮球队队员身高最高的是168厘米,最矮的是140厘米。学校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一定在140厘米到168厘米之间。分析:对于这类题目,学半习惯于做判断题,用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牛不能把大题目要求和小题目要求结合起来整体考虑,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勾。即因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对于分散的信
7、息,不能做到综合考虑。应对策略:读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通过语言描述看到问题解决的契机。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读题方法的指导,如先整体后局部,圈圈画应标重点。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缓慢读题,读顺畅,读连贯,先按正确的顺序整体理解题意,再重点圈岀关键词句。如圈出“三个年级”“每个年级6个班”“每班50人”“每人一本”……,学生就不会因为丢掉信息而出错了。再如,圈出“合适的”“打对号”“错误的”就可以整合理解成“错误的是合适的,要打对号”。四、联想训练,化单一为发散试题7:一个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其中减数是I.2o写出
8、这个减法算式。(五年级。实际得分率28.8%)分析:因为减数与差的和就是被减数,所以,换句话来理解,就是两个被减数是8。学生不会边读边想,不能及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读完此题,无从下手。思考:读题的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