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59513
大小:43.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6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增强及口服胆囊造影的表现。结果:肿块型12例,结节型9例,壁厚型8例,全部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密度均匀或不均,出现乳头状或不规则型充盈缺损9例,直接侵犯肝脏4例,肝内胆管扩张4例,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合并胆结石16例。结论:MSCT轴位及三维成像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更直观显示病变及胆囊的立体结构、分
2、型及扩散范围,为临床治疗和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胆囊癌;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45-02胆囊癌在影像上大体表现为四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腔内结节型、团块型和胆囊颈型。胆囊增厚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局限型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不规则或偏心增厚,内缘凹凸不平,弥漫型主要表现为大部或全部胆囊壁不规则增厚[llo腔内结节型表现为自胆囊壁上的结节或肿块突入腔内,增强后结节明显强化。团块型实际上是腔内结节型的进一步发展,是乳状生长
3、的晚期胆囊癌表现,胆囊窝被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所占据,几乎都有邻近肝实质的侵犯及其他邻近器官浸润粘连。胆囊颈型较为少见,当肿块较小时就出现胆囊颈阻塞增大,与胆囊颈结石嵌顿、淋巴结转移压迫胆囊颈管、原发性胆管癌等的表现很相似[2]。本文笔者根据我院2002年2月〜2010年3月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66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02年2月〜2010年3月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66例。其中,男28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1:1.3;年龄最小42岁,最大7
4、4岁,平均(57.4±4.2)岁;临床症状:皮肤巩膜黄染33例,右上腹不适疼痛17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发现25例。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者16例,右上腹触及肿块者4例,66例患者均行CT扫描和增强扫描。1.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VCT64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髙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普罗胺300mg/ml,常规行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注射流速3.5〜5.0m/s,每千克体积1.5〜2.0mlo动脉期采用BolusTracking触发扫描,门静脉期(50〜60s),延时扫描(85〜90s)
5、,<1cm或可疑病灶追加延迟扫描。重建层厚1.0mm,层距0.6mm,病变区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0.625rnm重建。使用美国GEHispeedNX/I双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7〜10mm,全部病例均作平扫加增强扫描,增强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速度2〜3ml/s,总量100ml,注射造影剂后分别行动脉期(25〜30s),门脉期(60〜70s)和延迟期(5min)3期扫描,常规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顶至骼棘上缘,对病变感兴趣区加3〜5mm薄层扫描。CT扫描均采用PHILI
6、LSSR7000螺旋CT机。平扫层厚和层距10mm,兴趣区采用5nun减薄放大扫描。9例增强扫描,欧乃派克100ml,2〜3ml/s静脉高压注射,均采用5〜10nun扫描。2结果本组66例患者出现直接征象29例,其中12例患者胆囊区呈低、等混杂密度肿块,边缘呈分叶状,且影像模糊,胆囊腔不同程度缩小或者消失,增强后呈低密度为主伴斑片状,且肿块各期不均匀。8例患者胆囊壁局部或全部呈不规则增厚,内壁褶皱,囊腔缩小,肝胆分界消失,病变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其密度高于正常胆囊及肝脏。本组9例腔内肿块呈乳头状
7、或结节状,肿块由内壁向腔内生长且密度均匀,胆囊壁局部或全部呈不规则增厚、僵硬,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强化。本组66例患者出现间接征象37例,其中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16例。侵犯肝脏4例。影像下胆囊区底肝脏出现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与胆囊肿块间分界不清。另外出现肝内转移6例,表现为肝实质内散在多发均匀低密度类圆形影,增强效应不明显。出现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7例,表现为肝门区,胰头周围,腹主动脉旁的10-20mm结节影,增强后强化不明显。3讨论胆囊癌的CT征象:胆囊壁增厚,腔
8、内有肿块,囊壁强化,合并结石,淋巴结增大,肝直接肿瘤侵蚀,胆管扩张以及远处肝转移、肿瘤腹内播散和腹水。在CT像中,正常的胆囊壁厚为1〜2mm,超过3mm属于异常。胆囊癌转移,最常见是肝方叶直接侵蚀和胆囊床周围肿瘤浸润,示境界不清的低密度区,增强后肝浸润灶明显强化。淋巴结转移增大多在胆囊周围,常与原发的胆囊癌肿聚结成团,展示肿块在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