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

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

ID:43958998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7

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研究【摘要】为破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推动基层发展,国家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而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过程中岀现了压抑忧虑、盲目攀比等一系列心理困扰。本课题旨在探析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障碍成因,探索心理障碍调适策略,为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提供借鉴。【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心理调适;策略一、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特征(-)自傲心理:当光环变成枷锁自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择业时往往好高弩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八

2、十年代初开始的生育高峰、九十年代末掀起的高校扩招、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的求职招聘战……尽管大学生事实上早已失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但夭之骄子的自傲心理仍成为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枷锁。首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考取大学成为学生读书的目标,继而体面就业又成为上大学的目标。特别是來自基层的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就是为了逃脱基层的困苦,期望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第二,虽然扩招了,很多学生体验了扩招的喜悦,但仍然是抱着接受精英教育的理想來读书,特别受精英就业观念影响较深,就业期望较高。第三,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走到了大众化阶段,但精英教育的理念,精英教育的模式仍然

3、存在。大学校园处处影射精英教育的模式,人众化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专业和学科的设置不符合基层需要,到教育过程屮强烈的“体面就业”导向等,使得毕业生就业期累离基层越来越远。(-)从众心理:众口砾金,积毁销骨从众心理是指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失传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相较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社会热潮,“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会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受社会舆论宣传、总体就业趋势和丿

4、制围同学就业去向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明显能表现出从众心理、盲H攀比。随着传媒对社会精英,特别是“数字精英”、“管理精英”大加宣传,对“经济价值体现”衡量“个人价值”持过分积极评价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的创造性,形成个人价不值収向的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的认识,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盲冃寻求热门职业,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不会扬长避短。(三)忧虑心理:一入农门深似海城乡差距大,城乡转换成木较大,毕业生担心到基层下去容易、上来难。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对毕业生到

5、基层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是一种新鲜事物,政策的科学性和落实政策的彻底性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担心一旦下去了,想上来就很难。譬如,现在从城市到农村去创业,只要克服心理和舆论障碍就行,但要从农村重新返回城市,遇到的障碍相対就多了。目前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一是力度还不够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不足以克服学生的后顾之忧;二是有些政策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已经下去的学生传回很多诱导大家不要下去的信息。阻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核心是城乡差距大,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及其与口俱來的弊端,使得毕业生从内心里排斥到基层就业。所以,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将和城乡一体化一样是一是长期过程。

6、二、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分析(一)政策因素1、相关保障和激励制度不能落实到位宁波市相关研究表明[4],大学生村官处于一种"非官、非民”模糊性身份,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当尴尬,一般安排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等副职,若想干到正职,其选举程序则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悖,有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类非本村户籍人员的被选举权利;由于现有的激励制度不奏效,待遇低、提拔难、扶持少等原因,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健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现冇的考评政策往往操作性不强,奖惩力度不够。2、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现有的基层就业扶持政策仅

7、仅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和要求,缺乏明确界定,因此,如何解读、如何执行则全盘交付地方政府。如2010年起开始的“硕师计划”规定“在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和中小城市社区己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时,录取高校要根据其在基层的工作年限,初试成绩给予适当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但是,加分基于总分加,还是基于比例加,以及加多少,缺乏相应的细则。优先录取的“同等条件”的标准是什么。这种不明细的政策存在执行偏差的可能性,影响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大大降低了政策的吸引力,政策效果大打折扣。3、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缺乏长效性目前引导和鼓励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