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54689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在解决问题中彰显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解决问题中彰显策略李竹勇“策略”是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解决问题教学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张扬个性,去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感悟运用策略的必要性、体验策略的优越性,并在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教学活动中建构策略。策略没有最好,只有适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应用,这才是应用策略的最高境界。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如何关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策略、思想。倒推“到着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倒推的认识,并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等策略
2、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倒推策略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属于学生在学习中不经常使用的非常规策略,其意识的唤醒更显不易。【案例】一杯果汁,老师先喝了80毫升,又倒进60毫升,现在有240毫升。这杯果汁原来有多少毫升?师生一起整理信息。引导:通过读题,你知道这杯果汁发生了几次变化?依次是怎样变化的?问题是什么?体会:我们一起用箭头图摘录条件的办法对题目信息进行有序整理。(原来?毫升-喝了80毫升-倒进60毫升-现在240毫升)经过整理,对比一下,感觉怎样?(学生们独立解答后集体反馈)方法1:240-6
3、0+80=260(毫升)。(根据学生所讲想法,出示倒推示意图:原来260毫升一倒回80毫升一倒出60毫升-现在240毫升)方法2:240+(80-60)=260(毫升)。师:80-60表示什么?240为什么要加上20?(生交流)引导学生用箭头摘录条件的办法有序整理信息,清晰呈现数量变化情况。展示不同解法,不仅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倒推的基本方法。难以教会的策略意识需要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师生的交流中不断感悟与体验中,以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假设【案例】出示“买新书”
4、的情境学校图书室想买200本新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两层,问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请生列出算式200三2三4、200^(2x4),大部分学生理解了这两种列式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生:老师,我的列式与他们不相同。师: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200三4三2,结果也等于25,对吗?师:大家说一说,有没有道理?(有的学生说有道理,有的学生说答案是碰巧的,有的没发表意见。)师: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请生展开讨论。(学生兴趣盎然)生:这个算式没有意义。一个书架的4层不是放200本,用200^4没有道理。应该
5、先用200^2求出一个书架放的本数100本,再用100-4求出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也就是用“200三2三4”计算。而“200三4三2”根本没有道理。生:虽然一个书架不是放200本书,但可以假设把两个书架并排放在一起,看成是一个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合书架。这时,200^4就表示组合后的书架平均每层放50本书。因为这时每层都分成左右两部分,且左右放的书的数量相同,所以再把50平均分成2份,列式为50^2=25(本),即可求得原来的书架每层可放25本书。列综合算式为“200三4三2”。(语气很坚定,骄傲、自
6、信溢满童稚的脸庞)生:你是怎么知道这样假设就一定行呢?生:这位学生随即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了图形(如下)这样不是很清晰了吗?200其实用“200三(4x2)”也是可以的。其实,用假设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师:是的,假设确实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策略。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都是从假设中获得重大发现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多思考为什么可以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策略。案例中,执教者根据课堂的生成,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有效地去逐步建构假设策略。“你是怎么知道这样假设就一定行呢”,是多数学生在形成假设策略
7、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直观示意图充分展示了这位学生的聪明与才智,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用假设法解决案例中问题的“理由”,明白了所以然。此番教学的高明之处是通过学生激烈地讨论,让学生不仅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而且经历了策略的建构过程。列举【案例】《9+几》教学片断师:我说一个数,你也说一个数。如果我说2,你说8。我说4,你说一一生:我说6。师:现在我找一个同学代替我说数,其他同学接着说(指名一个学生)。你先说,但说的数不能和刚才已经说过的数重复。生:我说1。生:我说9。生:
8、我说2。生:重复了。师:对,重复了不说。还有吗?生:我说4。生:我说6。(学生继续练习几对数)师;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几对数没有报过呢?(学生交流讨论)从以上片断看,学生在“对数”的过程中,虽没有言明“凑十法”,但TO”在无形中呼之欲出。教师悄悄地加入了“说的数不能和刚才已说过的数重复”这一条件,并且要求学生思考“还有哪几对数没有报过”,这些细节使学生在使用简单的“凑十法”时,感受“不重复”“不遗漏”等特点。虽然学生还不可能对这些特点有非常鲜明的感受,但这样的学习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