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54155
大小:28.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语文课中探究式教学实践一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中探究式教学实践一得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在“以学生为主体”上做文章,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探究式教学”便是我们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巧妙设问,实施探究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习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优化。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揭示矛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创设问题情景时,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巧妙设置问题,创设探究情景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认识
2、上的矛盾,使之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预习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内容结构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在引导环节中,巧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一质疑一释疑一激疑”的过程。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小说《智取生辰纲》时,就选用了《水浒传》中的一段影像资料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接触课文之前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我又要求学生们在看影像资料时思考三个问题:A、当时的流行歌曲一定很多,而黄泥冈上的白胜为何要唱那首
3、歌?B、杨志一行人在黄泥冈上歇息时,卖枣子的客人为什么要先付钱再吃酒,而吴用一伙人要先吃酒再付钱?C、如果当时杨志发现了对面松林里的吴用一伙人就是劫贼,小说的故事又将会怎样开展?看了影像,学生们兴致很高。接下来探讨问题,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学生的“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也就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了。课后,学生们还就第三个问题写出了很精彩的故事。2、故意制造错误,创设探究情景语文教学中有时视情况还可故意创设“搭错梯子爬错墙”的错误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
4、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争论,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居里夫人上小学时,一次老师给同学们讲:在一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颗小石子水就会溢出来,但是放入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溢出来。放学后,居里夫人觉得老师的结论值得怀疑,就亲自动手实验,结果满杯的水溢了出来。老师的一次故意“出错”培养了居里夫人善于质疑的优秀学习品质!其实,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
5、主动呈现错误,让学生的心理泛起了涟波,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老师有意“出错”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老师这样的故意出错,把学生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从而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如果我们能象这样长期引导学生,不断实践,就能使学生不仅爱提问,敢提问,而且善于提问,会提问题,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的发展。3、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在语文学习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
6、是难免的,争议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通过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人教2000年6月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曾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该文的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小题为:第二段中的两个“对于”是从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逝世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两个“对于”提示了全文的论述中心.文章旨在论述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表达作者深切悼念之情,而这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作为和的双重身份来论述的.这个练习题的答案是明显有争议的.当时教材的编者认为:前两空分别应填“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后两空
7、分别应填“思想家”和“革命家”。我在教该文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我认为这个思考题是有问题的,你们发现了吗?让我们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A.你认为把两个“对于”概括的内容说成是“从”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逝世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种说法合理吗?B.你认为用“革命理论”来概括“历史科学”,用“革命实践”来概括“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否妥当,为什么?通过分组讨论,小单元研究,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思考题原来的答案是错误的.对于中学生来讲,教材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
8、威,学生没有想到,在自己学习的教材中居然会存在着错误,因此,讨论结束之后学生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二、抓出空白,引导探究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有时作者根据文学创作的需要,在行文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而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是引导探究最好的切入点。1、就课本中已有的空白进行探究如《项链》一文出人意料的结尾就是一例。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这个文章的结尾进行探究。结果学生们得出很多不一样的结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