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49129
大小:2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7
《论农业改革发展趋势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农业改革发展趋势及策略【摘要】为适应当前农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文就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食品政策、农业产业化等十个方面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农业改革发展趋势策略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构筑了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农民收人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正在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农村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土地承包依然缺乏长期、完整、有法律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对农村乱收费和农民不合理负担的问题
2、仍然缺少治本之策;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势单力薄,信息不灵,在交替出现的“买难”和“卖难”中,难以承受市场风险和利益损失;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日益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的考验;乡镇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压力;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城镇化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分割体制依然没有彻底冲破,等等。在本文中,我们着重对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一、食品政策:从自给自足到适度进口中国农业资源紧缺、人口众多,努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
3、都不可忽视。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是,粮食生产将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粮食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未来的粮食进口量将逐步上升。在实现中国粮食中长期供求平衡的战略选择上,既不能过份强调自给自足,也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而只能选择“立足自给,适度进口调剂”的战略。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呈递减现象,由此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不断攀升,目前,中国粮食的市场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的价格。例如,过分强调粮食自给,土地和资本两项要素的机会成本将会很高,这不但影响农民增加收入,也会损害非农
4、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不但会成为国内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而且会推动工业劳动成本的提高,影响整个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经济日益国际化、贸易日益自由化的条件下,过份限制国外粮食进口,会遇到贸易伙伴的反对和报复,同样要付出代价。适度进口粮食,调剂品种余缺,弥补产需缺口,增加储备,对于提高中国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无疑是有益的。中国粮食的中长期供求平衡,必须立足于国内,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其利弊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适应
5、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今后农业发展的目标应是在继续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农民收入政策:从价格支持政策转向结构调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民收人预期不好,就不愿扩大农产品供给。因此,实现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必须使农民收入能稳定增长。9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在农产品供给全面好转的形势下,农民收入的增长处于缓慢状态
6、。增加农民收入,单靠政府的价格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方面的潜力也会越来越有限。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构建高效农业体系。抓住农产品总量平衡的有利时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就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决不能再走简单的数量、比例变动的老路子,必须注重调整的质量。这次结构调整,主要是向生产的深度进军,提高农业的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根据中国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产品供求的现状,构建高效农业体系,应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同时,
7、加快林业和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与此同时,在大农业内部,提高种植业与林牧渔业之间的多层次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实现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牧渔结合,更加集约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三、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的新趋势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导致农产品“买难”和“卖难”交替出现,这既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常常得不到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民的利益也经常受到损害。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中介组织的带动,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既保持了家
8、庭承包制的稳定,同时又通过延长产业链,发挥一体化组织的协调功能,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一个产品、一个产业、一个区域内形成了产品规模、产业规模和区域规模,实现了规模经营。这种形式,有利于克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使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与大市场之间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四、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就地转移到跨地区有序流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