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49064
大小:25.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论建构性评价的理念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建构性评价的理念与策略发布时间:2004-10-18刘云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瓶颈问题。从世界范围來看,课程评价改革大体经历了测量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如今己步入建构时期。因为课程评价本身就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仅,也不应该只是一•种测量,一种描述,一种判断,更是一种建构,具有诊断、激励、组建、发展和提升等多种功能。因此,建构是课程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建构性评价是新课程评价的必然选择
2、。一、课程建构性评价的基本理念1•课程建构性评价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条理念包含两层意思:笫一,把评价视为一种学习活动,1佃不是游离于学习之外的所谓客观判断和评定,比如,当学生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了歇后语,教师给予点评:“你的歇后语用得很妙,真是铁锹敲锣一一响当当。”学生读这个点评,就是一种学习活动,至少可以进行两个方面的建构:在理性分析上,认识到歇后语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在言语表达上,积累了新的歇后语。由此可见,建构性评价是一种全程性的评价,它既可以表现为过程性评价,渗透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3、,也可以表现为终结性评价,帮助被评价者整合学习所获,从更高层次对学习经验进行提升,但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它的目的和过程都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文化的建构。笫二,评价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活动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衣现在,它是通过判断、反诘、推论、延伸等评价特有的方式,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明辨是非,反思经验,综合认识,深刻思想,來形成较为稳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2•课程建构性评价不但不能排斥情感,反而要饱蘸深情,以富有真情和深情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评价不仅仅是考核,也是一种支持,不仅仅是回顾,也是
4、一种品味。比如,“你读得真动情,让我们也感受到了课文的深情”,“你的发言太精彩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等等时卜•比较流行的评价川语就具有这些特点。通过这样的评价,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每个人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所作出的评价也不同,其至完全相反,我们耍尊重不同的意见,允许多元观点共存。3.课程建构性评价应是师生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尽管教师在建构性评价中处于“旨席”位置,但并不排斥学
5、生成为主动的评价者。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认定,也是一种对话,不仅仅是判断,也是一种沟通,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与沟通的过程。比如,当学生朗读了一段课文,或阐述了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念了一段作文后,教师都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评一评,这评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也是-•种共同的建构。4.课程建构性评价应是一种质性评价,它不仅对学生是否掌握结构性知识进行评价,也对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形成进行描述。换句话说,建构性评价是“冑抵心灵的言说”。比如,衣命阅读考试题时,我们可以出一些让学生运川已有语言积累
6、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题目:“读了这篇短文,请你用以下方式说说你对文屮XXX的看法。⑴用一句歇厉语或谚语來说;⑵川一个比喻或夸张来说;⑶引川名人名言或古诗词來说。”这样的题目,既可以了解学生积累结构性语言的情况,乂可以让学生非结构性经验凸现,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可以川歇后语、谚语等多种语言形式來表达自己的思想。3.课程建构性评价应是一种生长。建构性课程评价中的“建构”是一种生长性的“建构”。这里的建构,既包含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既是己有知识的建模和文化心理结
7、构的形成,又是一•种生长。它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现学习者的闪光点,“照亮”他们认识上的模糊与谋区,让他们在主动建构中,使自己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趋于成熟。二、课程建构性评价的主要策略1•沟通与信任策略。课程建构性评价是在教师与学生多边互动中进行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心灵的沟通百接影响评价过程的推进和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实施建构性评价时,首先耍营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建立师生心灵的“契约”。即使在阶段性或终结性评价中,我们也耍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比如,有的教师在命期末考试试卷时,把整个
8、试卷设计成一个童话世界,在题首写上一段与学生沟通的话,“亲爱的小朋友,祝贺你读完了笫x册的全部课程!我们学的许多知识都出现在这个童话世界-里,你能做吗?赶快动手吧!老师相信你能行!”这无疑会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童话世界”里,综合再现学过的知识。2.叙事与对话策略。建构性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对话过程。血建构功能的发挥,也是在对话中进行的。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与经验,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这是对话的前提。而要了解学生,就必须让学生敞开心靡,叔述口己的内心世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