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

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

ID:43942334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_第1页
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_第2页
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_第3页
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_第4页
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埃博拉病毒临床诊疗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有包膜,非节段性,负链RNA病毒。丝状病毒科包括马尔堡病毒属,cuevavirus属和埃博拉病毒属,其屮埃博拉病毒属有五个不同的病毒种。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大森林埃博拉病壽,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其中莱斯顿亚型(Reston)只感染灵长类动物,其他都可以感染人类。最致命的是扎伊尔(Zaire)亚型。这次流行的病毒是新型的扎伊尔埃轉拉病毒亚种。对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焚烧。流行病学此次埃博拉病毒疫情于2013年12月在几内亚爆发。目前疫情已经蔓延到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四个国家

2、。截止到2014年8月4日,上述国家已经报告了1711例病例(1070确诊,436可能,205名疑似),其中932例死亡。这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爆发记录。(1)传染源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体。整个撒哈拉中部和南部的非洲地区有不同种类的果蝠可以携带这种病毒。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引起暴发,这往往是由野生动物库传播到人类开始,病毒变种的遗传基因几乎相同,与当前西非爆发的疫情相似。根据最新消息,此次疫情的最初感染者为一2岁男童,通过接触蝙幅感染了埃博拉病毒。(2)传播途径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飞沫传播,故其传染性没有麻疹或流感那么强。麻疹或流感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可以传播病毒,埃博拉病毒与

3、此相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只在出现症状后才具有传染性。与感染者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如唾液,是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基本途径。但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不会通过偶然的接触传播。它通过患者的分泌物如呕吐物,腹泻物或血液传播的,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它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汗液和眼泪传播。(3)易感人群由于只有那些有症状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被病毒传染的主耍是负责照顾患者的医护人员,以及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另一种感染的方式是那些处理尸体时的家庭成员,还有那些吃果蝠,羚羊,或其他可能感染病毒动物的人。发病机制阐明人类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研究的很少。通过埃博拉病毒感染

4、的动物模型,如食蟹猴和恒河猴,专家们认为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免疫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类后的潜伏期为2-21天,大多数患者在感染8-9天后病情危重。一旦被感染,患者在1-2天内出现症状。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1.突然发热,经常为高达39.4-40.5°C;2.极度虚弱,喉咙痛,头痛;3.大量呕吐和腹泻(上述症状发生1-2天后)。更严重的症状,如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减少症,可在24-48小时内发生。从而导致鼻腔或口腔内出血,伴随皮肤出血性水泡。在3-5天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伴随着明显的体液流失。实验室检

5、查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诊断成为应对埃博拉病毒的关键。检测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重RT-PCR检测。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序列保守性,当应用到新的变种,品系或病毒中间可能会失败。因此,实时的信息共享,特别是序列数据,对于应对疫情十分重要。任何延误都可能给公众健康带来灾难性后果。抗原检测也可以一起进行,作为确诊检测。而抗体检测(例如IgM和IgG)是次要的检测方法。诊断诊断埃博拉病毒的困难在于病毒感染早期,其症状与其他类型的传染病相似,如疟疾、拉沙热、伤寒、霍乱,甚至脑膜炎。只有在3-5天后(或更晚的时间),随着内出血,该疾病的特征■出血性水泡才变得明显。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

6、资料(1)与埃轉拉患者有密切接触史,(2)最近,有上述疫情国居住或旅游史。以及突然出现的病毒感染症状,就应该进行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预后患者通常在发病后8-9天内死亡。存活超过2周的患者,生存预后较好。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不到40%,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约为50%,苏丹埃轉拉病毒的致死率为70到90%。综合目前的数据,此次疫情的死亡率相当于53%o治疗现在埃博拉病毒的治疗手段只有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输液,血液和血小板输注)。其他方法包括输注恢复健康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康复患者的血浆中含有救命的中和抗体。根据此次疫情期间的最新报道,这种试验性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运

7、用,虽然该疗法的疗效未知。还有一种曾在2014年4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被称为BCX4430试验性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希槊。该化合物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英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上应用是成功的,18只獗猴在暴露埃博拉病毒后使用BCX4430,只冇一只死亡。该化合物还尚未见进行人体试验的报道。此前热门的ZMaPP药是一种三种抗体混合的药物。这些抗体是由起源于澳人利亚的烟草植物本氏烟草(Nicotianab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