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ID:43935515

大小:32.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_第1页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_第2页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_第3页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II【摘要】目的观察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留观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平均止血时间,观察止血效果并统计总有效率,监测生命体征。结果通过实验组与观察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32,P<0.05),平均止血治疗时间明显缩短(t=2.31,P<0.05)o结论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作用持久,安全方便。【关键词】凝血酶;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病死率约为1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

2、性周围循环衰竭。其病因复杂、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的关键是正确选用止血药物。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对"2例上消化道岀血患者使用凝血1・1临床资料本组"2例我院门诊留观患者,发病原因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22例,胃癌8例,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43.8岁;对照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17-61岁,平均44.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皆积极治疗原发

3、病,给予补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治疗组用生理盐水80-100ml(温度不超过379为宜)溶解凝血酶,使每毫升含本品200U,每次2000-3000U口服,严重出血患者可增加用量,视病情轻重每3〜6h用1次,疗程3~6do对照组根据发病病因采用相应止血方法: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患者以去甲肾上腺素加冰盐水口服为主,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以甲氧咪肌静脉滴注为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以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并配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用药后密切观察呕血、黑便、脉搏、面色、心率、血压等各项体征;对全身用药患者在用药后监测血常规

4、、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同时监测血凝系列以观察有无血管内凝血及毒副反应。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用药后24h内呕血、血便次数明显减少或性状变硬,血压稳定,无继续出血现象;有效:用药36-72h呕血、血便次数明显减少,血压稳定,无继续出血现象;无效:用药72h后呕血,便血不缓解,生命体征不稳定,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2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69.7%),有效12例(21.4%),无效5例(8.9%),总有效率91.1%,平均止血时间(29.8±4_2)ho对照组显效12例0.4%),有效21例(37.5%),无效23例

5、⑷.1%),总有效率58.9%,平均止血时间为(70.3±8.5)h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32,P<0.05),平均止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o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见表1o3讨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消化性溃疡占首位,约50%左右,是由于溃疡边缘和基底部血管受侵蚀所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都是常见病因,有15%的患者是因门脉高压合并胃黏膜急性糜烂或消化性溃疡引起口]。目前因滥用药物、酗酒至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明显增多,分别占41

6、.14%和20・57%,这提醒我们用药要慎重,注意饮食调节,加强保护胃黏膜的意识,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凝血酶是从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一种新型止血剂,能直接作用于岀血的血管部,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促使血液凝固,填塞出血点而止血[2];同时促进血小板释放反应,加速血液凝固和促进出血血管局部上皮细胞生长,加速创口愈合。根据凝血酶的药理特点,用药时应注意一些细节:①由于凝血酶需充分接触出血创面形成凝血膜才达到良好止血效果,用药后应尽量转动体位;②不要与酸性溶液同服,宜先服用一定剂量的制酸剂中和胃酸后口服本品,或同时静脉给予抑酸剂[3]

7、;③凝血酶遇热即失活,服药时其溶剂温度要低于37°Co经过临床验证,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可提高治愈率并缩短止血时间,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临床值得推荐使用。参考文献1萧树东•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3-184.2何广艺•凝血酶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广州医学院报,1996,24⑴:86-87.3刘宇宏,王世鑫•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1,10(3):161-1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