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略

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略

ID:43935319

大小:5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7

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略_第1页
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略_第2页
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略_第3页
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略_第4页
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策阵摘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内隐偏见和外显偏见常会分离。尤其是随着内隐认知研究的兴起,使得研究者更多地从内隐的和度审视种族偏见。内隐种族偏见的〒预策略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产生阶段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建立评价性条件反射、归因训练、群际接触、边界重建、道德信念引导;表达阶段的干预策略有提供反刻板印象榜样,平等目标干预、改善观点采择能力,模仿被歧视者、体验状态的调控等。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还需加强对控制偏见动机的研究,并注重提高内隐种族偏见的干预效果及实验范式的生态效度。关键词内隐种族偏见;产生阶段;表达阶段:干预策略分类号B849:C911引言内隐偏见(implici

2、tprejudice)是在个体经验、信息匮乏以及认知习惯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可自动表达的对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在种族、性别、性取向、社会阶级、宗教、残疾等相关的群际关系领域屮,偏见的内隐性尤为突出。元分析结果表明,当触及道德、公正等社会规范时,外显与内隐偏见常会分离,对老人和残疾人的外显和内隐偏见间的相关较低(rs0・45)。这是因为社会规范反对歧视老人和残疾人,限制了外显偏见的表达,而对种族和性取向的偏见则比较常见,社会规范的约束力较弱造成的。近年来,在种族相关的群际关系领域中,内隐偏见的研究颇受关注。从研究取向来看,在社会认知领域,已有很多双过程(dual-p

3、rocessing)加工的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是把认知过程区分为自动无意识的加工和熟虑有意识的加工两个结构和进化都不同的认知体系。内隐认知的研究热潮,不仅促使心理学家从内隐的角度来审视种族偏见,也推动了内隐测量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另外,以往对种族偏见产生机制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群体和个体两条主线进行的。上个世纪50年代。更倾向从个体差异的角度解释偏见的产生,尤其是权威主义人格对偏见的影响研究颇为盛行。到70年代,由于社会认同理论的出现,种族偏见多被看成群体过程的结果,相对忽视个体差异的影响,近年对内隐种族偏见的关注也反映了研究视角从群体过程向个体差异的回归。在实践方面,目前关于

4、内隐种族偏见的研究多聚焦于美国社会中的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由于历史、战争、利益冲突、宗教信仰等因素造成的白人对有色人种的偏见已经成为美国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虽然黑人的维权运动和保护性法律条文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种族融合,但并不表明种族偏见就此彻底消失,种族主义者可能正以一种不自主的内隐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偏见。因此,改善种族偏见的实践需求仍十分迫切。内隐种族偏见是否可以避免或得到改善呢?近来的研究对此多持乐观态度。不少研究表明,尽管内隐种族偏见的自动激活不可避免,但采用一定的策略不仅可以抑制内隐偏见的产生,还可以改善它对其他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2形成阶段的干预策略2.1建立评

5、价性条件反射内隐偏见反映的是概念与评价间的消极联结,改变这些消极联结最直接的方式是重新建立评价性条件反射(evaluativeconditioning)。评价性条件反射是指当某个刺激与另一个积极或消极刺激反复配对后,人们对原刺激的喜好程度发生改变的现象。评价性条件反射是一种习得性的选择偏好,具有不易消退的特点。例如,Olson和Fazio(2006)通过向被试呈现24组黑人形象与积极词的配对和24组白人形象与消极词的配对改善了被试对黑人的内隐偏见,且该效应在两天后仍然存在。另一种建立评价性条件反射的方法是训练并强化被试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其对日标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例如,Wenne

6、kers,Holland,Wigboldus和vanKnippenberg(2012)通过让被试对内外群体成员名字做出点头或摇头的动作,显著改善了其内隐偏见。另外,研究者还检验了评价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否与冃标刺激和头部动作的顺序有关。结果表明,只有先呈现外群体名字再完成点头动作时,重复的点头才能有效降低被试对外群体的内隐偏见。研究还发现,训练被试在屏幕呈现黑人面孔与反刻板印象词配对时做出肯定反应也能降低内隐种族偏见。与Z相反,训练被试对黑人面孔与刻板词配对做出否定反应则不能影响内隐偏见,这可能是因为在完成否定判断时,被试需要先建立联结,然后再使该联结无效,而使联结无效可能还需

7、要其他难以在内隐条件下发生的认知过程。2.2归因训练在基本归因谬误中,个体倾向将他人的消极行为进行特质归因,而当“他人”属于外群体且其做出的消极行为与其具有的刻板印象一致时,对行为进行消极特质归因的倾向将更加强烈,这一现象称为终极归因谬误(ultimateattributionerror)o鉴于此,有研究者认为终极归因谬误是内隐偏见得以建立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如果能通过情境归因训练技术使观察者更倾向于对外群体成员的消极刻板行为作出情境归因,则冇可能阻断内隐种族偏见的建立。在Stewart,Latu,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