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ID:43931841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_第1页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_第2页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_第3页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_第4页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的摄影方法及技巧,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进行改良、简化,釆取前后位水平投照的方法,对92例因启关节疼痛或外伤的患者拍摄冈上肌出口位片,并加以分析。结果:肩胛骨侧位投影成一明显字,肩峰形态、骨质结构显示清晰;肩峰分为三型:扁平型(I型),弯曲型(II型)和钩型(III型)。80例非外伤患者中,I型21例(26%),II型28例(35%),III型31例(39%);12例外伤患者中8例可见骨折或脱位征象。结论:对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

2、改良、简化是可行的,能达到临床诊断的目的;冈上肌出口位摄片对用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外伤所致的肩关节骨折或脱位的诊断也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改良;肩峰形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上,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上举或外展困难,Neer撞击试验阳性[1],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就会申请拍摄肩关节正位及肩峰冈上肌出口位片;患者肩部外伤,骨科医牛考虑存在肩关节骨折或脱位的可能,特别是需要判断肩关节脱位的方向,也常常要求加摄冈上肌出口位片。因本院拍摄冈上肌出口位的任务主要山笔者进行,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发

3、现,常规的后前位足侧斜射的投照方法,操作相对复杂,入射角度难以把握,重拍率高,故笔者对此摄影方法进行改良、简化,采用前后位水平投照法来进行摄片;现通过收集92例采用改良法拍摄的冈上肌出口位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冈上肌出口位的摄影方法及技巧,并就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因患者启关节疼痛或外伤來笔者所在医院拍摄肩峰冈上肌出口位的影像资料,共92例,均采用冈上肌出口位改良法的投照技术进行数字化摄影,其中男42例,女50例,年龄20-78岁,平均56.5岁。1.2检测设备KodakD

4、irectViewDR3000数字化摄影机,碘化锥/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可以对图片进行后处理。AGFADRWSTAR5503型激光打印机。1.3摄影方法及技巧笔者通过改良、简化,采用前后位水平投照法进行摄片。具体方法是:患者前后位站立,面向球管,患肩向前旋转45。〜55°,置于照射野中心区域,健侧贴近平板,被检侧上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肱骨干与眉胛骨下角重叠并垂直于平板探测器。中心线在患侧肩峰正下方3〜5cm处,进行水平投照,不需倾斜角度。选择适当的照射野,电脑自动选择曝光条件,即可摄片。此法操作简便,实用,冈上肌出口位大多能一

5、次拍摄成功,并能清楚显示出肩胛骨的侧位影像,呈一明显“Y”字形状;若字变形,说明摆位不准,直接在DR显示屏上删去图像,通过加大或减小旋转患肩角度可获得标准位图像。有些患者肩峰低平,需通过适当提升肩峰(耸肩)的方法,也大多能得到满意的图像。2结果采用改良法摄影的冈上肌出口位,肩峰形态、骨质结构显示清晰,肩胛骨投影成标准侧位相,字明显、清晰,肱骨头中心位于字的三部分交叉处。92例患者屮大多一次拍摄成功,仅少数患者需要多次调整体位,最后仅3例成像不满意。92例冈上肌出口位中,共有12例是因外伤来笔者所在科摄取的,其中8例可见有骨折或

6、脱位X线征象,骨折多见于肩胛骨体部、肱骨大结节、外科颈等处,并伴有3例肩关节脱位。冈上肌岀口位片上,这3例肩关节脱位均见肱骨头中心不在的三部分交叉点,均移向“Y”字交叉点的前下方。92例患者中80例是因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来摄片的。根据Bigliani肩峰形态分型法,肩峰分为三型:扁平型(I型)、弯曲型(II型)、钩型(III型)[2]。经与骨科专家一起沟通、共同判定,80例非外伤患者中,扁平型21例,约占26%;弯曲型28例,占35%;钩型31例,约占39%。3讨论3.1改良法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和摄影技巧探讨常规的冈上肌出

7、口位投照技术是采用后前位足侧斜射的方法,即患者眉峰贴近成像板,健侧向后旋转60。,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1。,经肩峰入射[3];也有资料认为健侧向后旋转角度应为45。〜6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角度为10。〜30°[4-5]o这样角度差别范围大,操作者不易把握。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也认为国人的肩峰倾斜度差异较大,身体旋转角度、入射角度均不好把握,一次成功率不高,常需要多次调整才能符合要求。且笔者所在科DR设备是大C臂式的,球管倾斜角度的调整,探测器面板的角度也必须重新调整,操作相对麻烦,故笔者在找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替代方法,通过人量

8、实际操作,发现了前后位水平投照的改良方法。常规的后前位投照法,中心线是从患侧肩峰的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约11°入射;改良后的前后位水平投照,屮心线入射点应在肩峰下3~5cm处,这样1+1心线与肩峰形成一斜向上的小夹和,符合肩峰的倾角要求,故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因采用前后位摄影,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