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30250
大小: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7
《初中语文经典篇目教学策略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经典篇目教学策略探微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部分篇目历经教材的多次改版却仍然保留了下来,因为这些篇目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是课文中的精品、经典。如苏教版的《背影》《苏州园林》《岳阳楼记》等等。面对这些传统的经典篇目,很多教师的思维已经有了定式,他们往往以自己的习惯思维来设计教学,以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左右解读,不能或不愿通过对文本的再度解读,发现熟悉中的"陌生”因素,设计“陌生”问题,引导学生步入创新的世界。另外,少数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很少顾及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片面单一,对文本的内涵挖掘不够。传统的经典篇目如何上出新意、诗意呢
2、?下面笔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多元解读探究新主旨文本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思的载体。作者把自己的“目的、感受或思想”通过文本传达给读者,希望读者可以从中体验到这种目的、感受或思想,简单地说这就是文本的主旨。主旨是文本的核心,所以探究主旨是深读文本的关键。但是一方面由于历史、社会、政治等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读者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主旨解读常常具有多元性。要想在课堂的多元解读中对学生做到正确的价值引导,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不出现脱离文本的误读、错读等现象,教师必须做到客观、辩证、历史地把握文本主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经典篇目的教学总是
3、重复昨天的故事,对文本的主旨没有自主的感悟,没有个性化的解读,没有灵动的创新,总是按照参考书中的现成说法,照本宣科,不越雷池半步。于是,学生从课本中获取的信息少了,视野窄了,思维也僵化了。苏教版九年级教材李森祥的《台阶》一文,绝大部分教师依据教参提供的材料,通过对父亲形象、性格、品格的解读,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表现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暗寓了中国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其实,作为人生的教材,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物的分析上,而应该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从“父亲”筑造新房、建造台阶的经历中去思考“学会生存
4、”,学会在今天这个现实世界“栖居”,特别是要学会为自己的生命定位、定向,保证自己在相应的空间有满意快乐的生活。人是为自己活着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不要盲目地去追求不适合自己的“高”生活,就像文中的父亲,耗费了大半辈子的精力,造了一座高台阶的新房,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理想中的快乐,反而是尴尬、衰老。解读如果上升到这个层次,阅读《台阶》才有意义。否则,停留在“坚持不懈的精神”“勤劳的品质”“执著的性格”那样的三级台阶上,仍然是低效的教学,因为这三级台阶学生自己就能攀上去,不要老师帮扶。又如《游褒禅山记》一文,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很多教师根据教参提供的材料认为是“做大事必须要有志
5、向、毅力和外物帮助”,因为文中强调了“不随以止”和“物以相之”;但是如果我们能结合王安石写作此文的背景和心境,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是借记游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作者认为游“平夷”的前洞太平常了,就如他在地方做官,虽也能造福一方百姓,但影响有限,不能成就伟业,而“愈深、愈难、愈奇”的后洞虽然艰险,那里却如巍巍朝堂,虽然危机四伏,但可以实现自己的宏大政治理想,即身居高位,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使北宋国富民强。只有对《游褒禅山记》的主题深入探究,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领悟课文的主题。当然,我们要高度警惕把多元解读误解成对文本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6、,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来断章取义,曲解全篇。有的教师甚至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对学生的体验、感悟一律无条件地附和、肯定,哪怕胡思乱想,哪怕低俗不堪,也不批评、不辨伪、不纠偏,那是绝对错误的。二、重构形式挖掘新内涵绝句、律诗以其短小精悍令我们常常对中国文字、意境之美击节赞叹,但遗憾的是古诗词鉴赏对于当下的学生往往也是难点。很多教师都是按照“作者、背景介绍一朗读一理解大意一总结主旨”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的鉴赏能力难以提高。鉴于中学生形象思维居主导地位的特点,我们的诗歌教学应该在形象思维的丰富性上多作训练和体验。除了有声诵读、介绍历史掌故
7、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调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王维的《使至塞上》,采用的是画面教学法,收获颇丰。该教师根据诗歌内容作画(文字图画),然后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诗中找出依据,体会作者字、词、句的巧妙与独到。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由教师将诗歌中省略的部分补足或者将诗歌所表述的内容拓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画面感,以此来弥补诗歌的短小精悍所造成的语言与思维障碍,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以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颈联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师提供的文字画面如下: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