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兵团农十三师耕地土壤养分调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兵团农十三师耕地土壤养分调查探究摘要2012年对新疆兵团农十三师耕地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7.3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92.05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15.85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32.93mg/kg;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为中等偏少,碱解氮含量中等,而速效钾则为偏高,土壤的养分不平衡明显,整体表现为缺氮、少磷、富钾。关键词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兵团农十三师中图分类号S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220-02农十三师地处
2、东经92°367〜96°30',北纬41°48’〜44°37’,南北宽270km,东西长297km,控制总面积约为99.87万hm2,占哈密地区总面积的7%。东与甘肃省酒泉地区毗连,西邻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地区的善卩善县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南跨戈壁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北部和东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农十三师耕地土壤受开垦时间、土壤质地、成土母质、耕作水平、施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该区土壤养分含量丰缺不一,差异较大。近年来,由于化肥施用量增加过快,相应的平衡施肥方法滞后,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土壤养分的丰缺直
3、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此,研究人员借助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于2012年对农十三师的8个项目团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并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分析。1材料与方法1.1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2012年9—10月在十三师8个团场按照0〜20cm的采样深度共采集土样383个,每个代表土样由5〜8个样点按“S”形布点采样混合而成。土样风干后过尼龙筛(2mm孔径),装入牛皮纸袋内保存备用[1-3]o1.2测定项目及方法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采用油浴加热重钻酸钾容量法、碱解扩散法、碳酸氢钠浸提一钮
4、错抗比色法、乙酸铁浸提一火焰光度计法测定[4-6]。1.3土壤养分评价方法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分析参照《十三师土壤养分分级指标》(表1)进行。2结果与分析2.1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果表明,十三师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各团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2〜50.6g/kg,平均为17.3g/kg,处于极低水平的占8.6%,处于低水平的占13.6%,中等水平的占43.9%,高水平的占33.9%(表2)。2.2土壤碱解氮测定结果表明,十三师土壤碱解氮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含量平均为92.05m
5、g/kg,变化范围为9.64〜949.00mg/kg,个体差异及其明显;处于极低水平的占23.7%,低水平的占24%,中等水平的占26.1%,高水平的占26.14%(表2)o2.3土壤有效磷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平均值为15.85mg/kg,变化范围在0.85〜80.60mg/kg,处于极低水平的占27.4%,处于低水平的占32.1%,中等水平的占21.72%,高水平的占18.8%(表2)。2.4土壤速效钾测定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处于高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32.93mg/kg,
6、范围在33〜853mg/kg,处于极低水平的占16.4%,低水平的占14.4%,中等水平的占19.6%,高水平的占49.6%(表2)。3结论与讨论十三师耕地土壤有机质大多数团场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各团场之间的养分差距很明显,而即使在同一个团场,因农户的种植方式、施肥状况,也会导致耕地之间养分的差距显著。有的田块土壤养分比较贫乏,亟需增加肥料来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而有的田块中的养分已经达到极髙水平,再通过增加养分来加大对土壤的投入,会产生负效益[7-8]o因此,针对目前十三师土壤的养分状况,进一步提高农作物
7、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肥地力,大力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增施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二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以及作物需肥规律调整氮、磷、钾的配方,调整肥料品种结构,精准施肥。三是做到“三个结合”,培肥土壤。即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提高土壤对肥料的吸附能力,使土壤向用养良性方向转化,采用综合培肥措施保护好耕地这一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4参考文献[1]王激清,刘全清,马文奇
8、,等•中国养分资源利用状况及调控途径[J].资源科学,2005,27(3):47-53.[2]张旭初•当代中国一部科学报告一评《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JL中国图书评论,2000(2):41-42.[3]刘艳红•平衡施肥与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农业,20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