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24596
大小:90.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6
《中国传统文化爱和平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傳統文化—愛和平思想選題原因︰會考篇章︰《曹劌論戰》、《兵車行》《弔古戰場文》、《齊桓晉文之事章》….高考課程︰《與青年談中國文化》….討論範圍︰仁愛思想民本思想和而不同思想其他因素近代中國處理政治及外交情況仁愛思想和平精神:是指不喜歡用武力戰爭去主動侵略外族,而是主張不同的種族文化,要和洽相處,共存共榮。1.重視和平精神的證據:a.三大顯學的看法︰~儒:講平天下、治天下,講大同、講王道仁政,反霸道。~道:講和天下,均調天下,講無為不爭,萬物為一,不尚鬥爭。~墨:講兼愛非攻,兼利天下。b.中國歷史上對外族的戰爭,如漢武帝打匈奴,皆
2、是為了防守保衛國家,非主動侵略外族。長城的防衛作用亦可作為證明。2.重和平精神之原因:~儒家哲學思想含有重和平的特質:仁的意思孟子四端的說法課程中的例子︰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齊桓晉文之事章》)課程中的例子︰1.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李華《弔古戰場文》人性本善,見人有難,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推己及人,民胞物與,是儒家「仁」的表現課程中的例子︰2.“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
3、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訴,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古稱戎夏,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李華《弔古戰場文》民本思想︰「民本」一詞首見於《尚書.五子之歌》:「民為邦本,本固邦寧。」1)民本思想的特質a以人民為最高的政治目的b政權的得失繫於民心的向背2)戰爭的看法︰儒家提倡王道,反對霸道;支持正義的戰爭,反對不義的戰爭。a.「王霸之辨」b.「王道」c.「霸道」d.迫不得已的戰爭--推翻暴政的戰爭︰《齊桓晉文之事章》體現「行王政,反霸道」的戰爭看法︰托辭「仲尼
4、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並把話題轉向「以王道得天下」之政治思想中。《曹劌論戰》中體現民本思想以民為本作為戰爭得勝的依據,而這場戰爭是為了保國而戰,而非強搶他人土地而戰,所以得民心之本尤為重要。和而不同的思想朋友一倫,強調彼此之間可以和而不同︰培養人的寬容異己的精神對於不同的文化可以兼收並蓄與異民族相處時亦以「和而不同」為理念「和而不同」的出處《國語·鄭語》史伯回答桓公的一段話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論語·子路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季氏》︰「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宗教方面︰各種宗教並行不悖,能避免宗教的衝突,沒有西方所謂的宗教戰爭「協和萬邦」與其他民族、國家的交往,希望能做到「協和萬邦」漢唐明清都對外蕃採取懷柔政策文化交融取代戰爭《資治通鑑》:唐太宗說:「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以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其他因素—佛教思想佛教戒殺生,慈悲
6、為懷,崇尚和平佛教本身也是一個包容性強的宗教,佛說「眾生有種種根性,都有成道的機會」;又說「叢林之中,能容千萬種眾生」。其他因素—地理很多學者認為氣候與地勢對一個民族和歷史也有影響。溫帶、亞熱帶︰農耕生活穩定大漠、草原︰遊牧粗獷剽悍沿海地區︰交通便利、向外開拓中國︰甚少發動戰爭其他因素—社會結構以農立國,農耕為主:農民耕種也需要有定時,因此最怕騷動,最怕變亂。文人治國:中國歷代向以文人治國,文人多崇尚儒家思想,重文輕武。國際政局中,中國的角色︰科索沃危機(1999年)中國的反思南斯拉夫局勢(2000年)印尼巴里島爆炸事件傷及華人(20
7、02年10月)美伊戰爭(1998)中國處於反對立場美伊戰爭(2003年4月)中國維持中立海峽兩岸關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