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

ID:43924547

大小:3.11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10-16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1页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2页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3页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4页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2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

2、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6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第六讲沈从文与京派文学本讲重点:京派文学沈从文创作具体重点:京派文学概念、成员、主要阵地成的背景共性特点代表作家京派与海派的论争沈从文创作创作简况文学理想创作心态作品题材作品风格关于《边城》京派与海派关键一京派不是京味关键二京派不是单纯的地域性的概念关键三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

3、义作家群。参考书目: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京派”与“京味”京派指的是一个文学流派,京味指的是一种文学风格。京派与京味无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学概念。京派的作家大多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也就是说,他们同20年代的“乡土文学”作家一样,虽然生活在都市(如北京),但他们的创作内容却与生活的城市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主要以家乡生活背景为主。比如,废名主要写家乡湖北黄梅的生活,沈从文则以家乡湘西生活为题材,芦焚也主要描写家乡河南的题材,后来被称为“京派的最后一位传人”的

4、汪曾祺,也是主要以家乡江苏高邮的人和事为题材。惟一特殊的是萧乾,他的《梦之谷》等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但是,这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北京人,北京也就是他的家乡,而且,他的作品仍然是以“童年视角”为出发点的,在本质上与“乡土文学”和其他的京派作品并无相悖之处。因此,在京派的作品中,一般是读不到京味的,即使是萧乾的作品也不以京味为特点。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鼻祖,但他不是京派的作家。关于京味的特点,可以参见教材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京派的成员一是二十年代末期语丝派分化后留下的偏重讲性灵、趣味的作

5、家,如周作人、废名(冯文炳)、俞平伯等;二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成员和新月社留下的或与《新月》月刊有较密切联系的作家,如梁实秋、凌叔华、沈从文等;三是清华、北大、燕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的教授学者,包括一部分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如朱光潜、何其芳、李健吾、萧乾、李广田等人。京派的主要阵地《骆驼草》(周作人编辑,1931年创刊)《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编辑,1933年接编)《水星》(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编辑,1934年10月编辑)《文学杂志》(朱光潜编辑,1937年5月)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6、——文化边缘(1)第一,30年代,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已经从北京转到上海,成为文化边缘的北京变得比较沉闷,但北京毕竟是文化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在经过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之后,浓重的文化氛围为那些志趣相投的作家重新集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文化边缘(2)第二,处于文化边缘的北京,远离时代的中心,加上这里的作家大多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较少沾染上商业和党别的味道,所以,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平和、恬静的创作心态。此外,这些知名高校里的著名学者教授,大多拥有雍容高贵的气质,崇尚扎实

7、稳健的文风,因此,在对时代和社会的态度上也大多趋于保守。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文化边缘(3)第三,在文化边缘中能够甘于寂寞继续坚持创作的作家,大多是真正有志于文学事业的人,特别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对于那些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业性的倾向,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态度,有意识地与各种流行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京派文学的共同特点1、题材的乡土化和平民性与他们的文学态度有关。他们出于对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不满,有意识地采取一种回避时代潮流、回避现代文明、回避时尚的态度,转而从文

8、化的而不是政治视角来表现已经被人们所淡忘的乡村生活和民间生活,注重以传统的和民间的道德重写人生。与他们的怀旧情绪有关。他们对原本并不美好的宗法制农耕文明的理想化处理,与他们对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明的格格不入才促使他们认真地去挖掘乡土中国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与他们的人生态度有关。他们不但有受人尊重的地位,而且还有受人敬仰的知识和修养,他们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看得很透也很淡。他们在审视的态度中含有批判,书写人生之的"常"与"变"。因此,既可以说是在时代变革之外寻求自足,也可以说是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