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

ID:43918208

大小:2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6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_第1页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_第2页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_第3页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_第4页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探究综述自王春光教授于2001年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以来,学术界对这一群体保持着足够多的关注。这既是缘于现实的需求,也缘于政府的强力引导。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1亿人,在我国2.3亿农民工群体中占将近一半比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而从党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正式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词来看,就更说明这一群体备受我国党政髙层领导的高度关注,并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

2、农民工问题"。目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实,据中国知网已收录的8000余篇研究论文看,涉及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传播学、经济学等领域。尽管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不一,但是学者们普遍赞成,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市民化,将新生代农民工彻底转变成城市市民。要达到此目的,需要外部政策的改变与城市的接纳,也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我素质的提升,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最近路径在于对其进行教育。在众多的研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与城市融入、社会适应结合起来考察。而事实上,如果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分析忽略了整个社会

3、结构的趋势,则无法把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实质,其所提出的对策也会严重缺乏操作性。从公开发表的成果来看,目前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分别为社会取向和教育取向。以下将分别对这两种取向进行综述。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社会取向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持社会取向研究的学者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在城市融合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该怎么进行社会适应。他们所提出的观点是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度,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其研究主题涉及要不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何种教育以及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当然,这类取向的

4、学者所提出的教育都是大教育概念。在为什么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大社会教育的原因上,谢建社与黎明泽(2007)从历史角度给予了积极回答,在《农民工教育研究综述》一文中通过综述我国自2003年制定的各类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与学术界的研究历史,认为我国既有的农民工培训制度不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也不适合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两位学者呼吁改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制度具有迫切性,要加强对政府、社会在农民工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杨琦与姚钧(2011)通过比较新老两代农民工在乡土情结、职业期望、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权利诉求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应根据

5、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采取正视和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诉求,通过制度完善和创新来满足其所享受的教育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教育内容方面,彭国胜与陈成文二人首先从社会化的角度提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基本内容,认为应具有中国特色,这些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国特色的职业价值观培训、中国特色的社会规范培训、中国特色的角色模式培训四个方面,四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姚俊采取比较的方法,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变化,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在于他们所处的新时代、新青年、新的务农经历、新的家庭负担共同作用下产生对城市生活的迷恋。因此,未来的关键在于,

6、要将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更为向往的新特征积极引导到新能力的建设上来。新生代的新能力建构不但要包括户籍、福利等制度层面的配套改革,更要注重学历再教育、职业技能、就业培训等内在能力的建设。内在能力的提升应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只有将新取向与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利于中国的城乡统筹和社会和谐发展。如果说,社会化视角和比较视角较为宏观的话,那么孟凡华与彭茂清二人的研究成果则将研究方向引向了微观。孟凡华(2010)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性在于生存心态,因此需要按照培训内容和时间列出不同的培训菜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该放在核心地位,同时增加

7、政策法规、公共知识、心理辅导、思维转变、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等职业素质教育,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所需技能,提高劳动素养和精神素养。显然,精神素养的教育(如思维转变、心理辅导等)完全是社会适应的视角。彭茂清(2010)则从社会学视角解读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新需求,他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期望课程内容层次出现高移化趋势,尤其表现在对教育层次高移的期望上。为此,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内容应放在提高教育层次、技能层次的水平上和改善生活质量上。比较以上研究可见,微观视角更容易抓住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诉求,所提出的培训内容更具有操作性。而宏观视角对于我们拓展和

8、完善培训内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培训措施与路径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