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证明责任倒置”的空间

浅议“证明责任倒置”的空间

ID:43915908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浅议“证明责任倒置”的空间_第1页
浅议“证明责任倒置”的空间_第2页
浅议“证明责任倒置”的空间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证明责任倒置”的空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证明责任倒置”的空间内容摘要:证明责任分配作为“诉讼脊梁”——证明责任的核心,立法和司法实践屮在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般原则外还普遍存在着举证责任倒置情形。本着対公正与效率基本价值取向的追求,证明责任的“空间”限定与法官的口由裁量权进行了斡旋。本文从公疋、效率的角度对证明责任倒置的适用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对证明责任倒置规则设置模式,应主要坚持符合适当性和法定主义,由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共同作出规定,同时以司法解禅进行补充,在没有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的特殊惜况下,可以适当考虑由法官依具体情形实行门由裁量权,但法官在使用这种自山裁量权时必须慎之乂慎,并U必须是在公正和效率的前提下

2、进行。关键词:证明责任分配;证明责任倒置;公正与效率;自由裁量权r正明责任乃诉讼中的脊梁二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更被誉为民事诉讼理论“王冠上的明珠“。证明责任倒置是证明责任分配中的重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尽管审判实务中和理论界早就提出和运用了证明责任倒置的理论,但我国的正式法律文件中仍没有使用这一术语。然学术界对证明责任倒置的确切概念,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呈现了两种观点一一赞成说和反对说。赞成说的基木观点是:证明责任倒置是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例外,认为证明责任倒宜是指在一定的情形下,不应当按照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决定某个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而应当实行打该原则相反的分配,即

3、将原来的由原告负担的证明责任予以免除,而就该待证事实的反面事实由被告负证明责任。近年來,也有学者提出了反对说,具屮以张卫平教授、陈刚醇士等为代表,他们认为,我国民事诉讼屮根木不存在证明责任倒置,其主要理由是“从逻辑上讲,'倒置'必须要有一个'正置'的前提,只冇存在正置的证明责任分配,才谈得上对其的倒置,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其实并不清楚证明责任的正置。既然不知道证明责任的正置,如何能言倒置呢?”证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要件事实真伪不明依法承担的败诉风险。根据倒置与正置的例外与原则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可以将证明责任倒置界定为:本来依据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应当由一方当事人对于要件事实承担

4、的败诉风险,基于法律规定由和对一方对要件事实从相反方面承扌□败诉风险。这样定义就把证明责任的正宜与倒査连接起來,也充分体现了正置少倒置的原则少例外的关系,以便于在本文中进行把握。丁•是,可以说证明责任倒置是相对于一般证明责任分配而言的,是特殊形态的证明责任分配。证明责任倒置是证明责任分配的例外,也应该是证明责任分配的例外。一、证明责任分配的价值取向一一公正、效率证明责任分配问题跨越了实体法与程序法两大领域,并n证明责任分配不当,将可以直接导致审判结果的不公正。在探寻证明责任分配的诸多价值取向时,既要考虑到民事实体法的价值准则和立法目的,也必须紧紧把握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价值:在保障

5、实体公正和实现程序正义的基础上符合诉讼效率的要求。证明责任当然不能偏离了实体公正这一民事诉讼的重要价值的轨道运行。保障实体公正要求证明责任分配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利于最大限度杳清案件事实;2、便于实体法立法宗S3的实现。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建立民事诉讼制度吋,无论是整个诉讼程序的设计,还是某项具体诉讼制度的构筑,都应当竭力使Z符合公正的要求。证明责任倒置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一耍求。证明责任的分配当然也应当体现程序公正的价值准则。程序公正要求在民事诉讼中,原、被告双方负担的证明责任人致平衡。这也为证明责任倒置的存在捉供基本前提。效率是民事诉讼追求的第二价值。当案件事实无法查清

6、时,审判人员感到束手无策,把案件搁置起来,以致于有些案件i搁就是数年,成为悬案。这种方式加重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不利于及时缓和社会矛盾。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实力、距离证据的远近、获取证据的难易程度等因索都使得在某些具体案件屮绝对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势必会造成明显不公平的状况,所以在这类案件中本着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収向,应灵活运用举证责任倒置。二、证明责任倒置的“空间”限定与法官的白由裁量权民事诉讼屮证明责任的倒置有其特定的含义,“是指按照法律要件分类说在双方当事人ZI'可分配证明责任后,对依次分配结果原本应当由一-方当事人对某法律要件事实存在负证明

7、责任,转由另一方当事人就不存在该事实负证明责任。’’我国法律制度上也对证明责任倒置方面做了-•定的规范。笫74条对在诉讼中被告否认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六种情形。在《证据规定》第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八种特殊的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以上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明责任倒宜的正式规定。但与此同时,在《证据规定》第七条乂规定了:“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证明责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