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赔偿与量刑问题探究法律论文

关于民事赔偿与量刑问题探究法律论文

ID:43909301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关于民事赔偿与量刑问题探究法律论文_第1页
关于民事赔偿与量刑问题探究法律论文_第2页
关于民事赔偿与量刑问题探究法律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民事赔偿与量刑问题探究法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民事赔偿与量刑问题探究法律论文关于民事赔偿与量刑问题探究法律论文一、问题的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4条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町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从中对以看出,在刑事审判小,民事赔偿是一种酌定量刑情节。虽然酌定量刑情节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情节,但对于量刑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屮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木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也曾强调指出,“积极赔偿

2、反映了被告人弥补犯罪损失、真诚悔罪的心态,如果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从轻处罚冇助丁减少社会対抗,促进社会和谐。”可见,如果犯罪分了在犯罪后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一方的损失,并能够得到被害人一方谅解的话,那他“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无疑会人人降低,法官以此对被告人作岀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判决也是有法可循。可是,虽然法律已经明确赋予了民事赔偿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律地位,但具体如何“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却没有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对以对被告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适用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所有这些都由法官来决定,没冇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因此,笔者拟分析

3、几个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期能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二、具体问题分析(一)赔偿是否可附条件刑事案件中的审判员经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愿意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但前提是法官必须答应对被告人判处缓刑或者减轻处罚,否则一文不赔。这里暂月.不论这种要求合理与否,真正让法官头疼的是,如果法官刈•此类要求置若罔闻,严格依照法律作出判决的话,那么很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判决成为一纸空文,被害人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获得补偿。当然,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凶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因为一些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需要通过被告人家属岀钱赔偿,而被告人家属便以

4、自己没有赔偿的法定义务为由和法官谈条件,只有当法官同意给被告人减刑或者判处缓刑时才肯拿钱出來。但也有一部分被告人为了获得减刑或者缓刑,故意转移或者隐瞒财产,以赔偿來要挟法官,如果同意判处减刑或者缓刑就赔偿,否则就是“耍钱没冇,耍命一条”。笔者以为,民事赔偿作为刑事审判中的酌定量刑情节,只能适用于社会影响不是特别恶劣、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小、人身危险性不人的刑事案件。如果被告人犯罪情节恶劣、主观恶性深、依照法律规定是不能适川缓刑的,即使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允诺可以全部赔偿被害人损失,也不能对其减w'J法鉴定论文1aw1unwen/sf

5、jdlunwen/轻处圖或者判处缓刑。同时,也应当逐步建立起刑事案件中的财产保全制度,让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能够在处理刑事案件的任何一个阶段中,一旦发现被告人冇转移或者隐匿口己财产的行为或者可能时,就可以向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提出财产保全的中请,为口后的刑事判决执行捉供强有力的保障。(二)赔偿可否“一刖情愿”刑事案件屮的赔偿虽然是-•种能够影响量刑的赔偿,但其实质仍是一种民事赔偿。所谓“民事赔偿”,是指平等主体间的-种民事法律行为,提供赔偿与接受赔偿的双方必须达成介意,方能产生民事法律效果,即刑事案件中的赔偿也应当是双向的。如

6、果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非常愿意赔偿被害人一方的损失,但是被害人一方却“不领情”,不愿接受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提供的赔偿,并11明确表示不谅解的话,那么被告人一方的这种赔偿意愿就无法实现。当然,如果被告人提出赔偿的意愿确实是出于悔罪,被告人犯罪后希望能够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那么即使被害人一•方不接受,却仍可以作为i种酌定量刑情节,是否从轻由法官斟酌决定。(三)赔偿可否无限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疋:"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捉起附带民事诉讼

7、。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2条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可见,法律规定被害人可以得到赔偿的范围是很明确的,对以通过计算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如杲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提供给被害人超出这个数字的赔偿,这样是否可行呢?笔考以为,法律规定刑事案件屮的民事赔偿范围是为了统一司法实践,但并不排斥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提供给被害人超出这个范围的赔偿。因为虽然犯罪对被害人的物质损害可以实际测算,但是犯罪对于被害人的精神损

8、害却是难以估量的。如果法律禁止超出这个范围的赔偿,显然难以抚慰被害人因犯罪所受的伤害。同时,曲于民事赔偿的双向性特征,既然双方当事人达成了民事赔偿的合意,只要这种赔偿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者违反公序良俗,那么作为第三者的法律就不应该横加阻拦。在这种情况下,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