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

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

ID:43904938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_第1页
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_第2页
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_第3页
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暁【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倍受人们的关注,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治,则不仅会“抑制学习”,直接影响现智力的发展,幼儿园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是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引导幼儿学会社会交往技能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里素质。【关键词】拒绝儿幼儿园策略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精力充沛,参与

2、活动热情高,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但是伴随这高涨的热情行为背后又总是捣乱,所以在同伴眼中既是“活跃分子”又是“破坏分子”,常常成为同伴们口中的告状,甚至是拒绝的对象。山于这类儿童表现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异常,心理发育存在着偏离现象,所以我们简称他为“拒绝儿”。“拒绝儿”在游戏开展时任何一个团体都不愿意接受他,在游戏时只能做旁观者,他们想参与,他们也想玩,但是现实情况是谁也不要他的加入。当我们问他们:“宝贝,你为什么不去玩?”“哼,我才不想和他们玩呢。”“我觉得一个人玩也挺好的。”从这些回答中,我们听到了反

3、抗,听到了无奈,也听到了他们的渴望。、拒绝儿的心理成因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被父母长辈视为掌上明珠,“不能让孩子受委曲”的观念导致家长对孩子要求往往是有求必应。他们对孩子的过份关注,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意识,一旦感到被同伴、老师冷淡或忽视便故意制造事端,吸引旁人的注意。再者,现代家庭人都物质条件优越,很多家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考虑是否符合孩子的需要。拒绝儿的攻击性行为与其父母处理问题的简单粗暴和性格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倍受人们的关注,幼儿心理及

4、行为问题的发牛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资料指出,日前我国幼儿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一,儿童多动症;第二,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等等;笫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等;第四,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强迫行为等。二、拒绝儿的引导策略1•了解孩子——调控情绪。3-6岁的幼儿正处于性格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行为特点是直接依从于具体的生活情景反映外界影响,尚未形成稳定的态度,行为较容易改变,可塑性强。所以我们要积极认识学前儿童性格特性中的可塑性,鼓励幼儿多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

5、动,在交往和集体活动屮会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懂得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引导他们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等方式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2•创设环境一一体验关爱。(1)舍“否定”取“肯定”。老师的评价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小朋友对他人的评价。在平时我会特别关注拒绝儿,挖掘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逐步提高他们的地位。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起着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改善被拒绝儿的状况。(2)重“平和”轻“夸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由偏差向正常化转变过程屮的反复性,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作为教师要善于用一

6、颗理智、平和的心态去帮助幼儿分析负面事件的起因,既要让孩子懂到现实事件的错误性又要认同鼓励其前期行为的正面转变,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与耐心,切不要因孩子当下的过失而对之前的转变全盘否定,要学会忽视缺点,强化优点。(3)弃“责备”扬“赞美”。和家长交流并及时表扬孩子是最好的方式,如家长来接孩子时教师积极主动的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变化,对孩子的负面行为要回避孩子与家长说明原因真诚交流与建议,多当着孩子的面向家长具实的赞美孩子的进步变化,既能让孩子切身感受老师、同伴的认可同时家长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赞美,也会将之肯

7、定、愉悦之情带到家庭互动屮,家长的态度会深刻影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坏。3•合力家园——获取共赢。(1)观察。当发现孩子有不健康的倾向时,家长就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应该反思自C的行为以及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同时有必要时对幼儿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家长就要详实地向咨询者说明孩子的表现,同时积极配合咨询者进行一切教育活动,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边辅导边教育的形式。(2)关注。想要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我们必需联合家长的力量使其充分认识到由被拒绝引发各种偏差行为对成长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及严重性,在赢得家长的重视与信任

8、后帮助找到幼儿根源及转变方法。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事事都满足,特别是无理的要求更要坚决拒绝。让幼儿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可有效避免幼儿受到伤害。心理健康问题是儿童转变的关键问题,更是一个长期调适的过程。只有善待儿童的顽皮,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从拒绝到接受的转变,才能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和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个性。参考文献:[1]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J]•学前教育・2011.[2]陈吝著•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