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形式与政策浅析国际格局与中国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形势与政策IV》课程论文(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学年度第二学期)论文题目:浅析国际格局与中国对策姓名:学号:学院:年级专业:级专业任课教师:完成日期:年月口浅析国际格局与中国对策摘要:自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相继出现衰退迹象,之前被人看好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减缓。如今,在经济危机冲击下所引发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变化H益明显,而在国际格局发生重耍变化的关键时期,身处其屮的屮国,对自身的定位应是怎样,同时,乂该选择怎样的道路,本文对其进行了一定探索。关键词:国际格局;中国;应对一、对当前国际格局的认识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2、,国际上的主耍行为体(国家)Z间力量对比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权力结构或体系。国际格局包括两个基本因素,其一是力量分布差异所造就的结构,其二则是不同行为体之间因上述差异而形成的关系。国际格局虽然具有稳定性特征,但其发展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为“一超多强”局面。随着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展现出的强劲势头,特别是“9•11”Z后,小布什政府借反恐战争Z机,强力推行帝国式的对外战略,单边主义抬头。于是有人用单极格局來定义当前世界政治的现实,特别是美国国内的新保守主义分子人肆鼓吹“单极时刻重现”。但是,正如很多有识之士早已指出的那样,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虽然
3、在短期内似乎为美国赢得了优势,但对口身霸权体系的运行却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上,美国不断进行战略资源投入,霸权成本在增加,消耗着国家执行大战略的决心和能力。而美国的对外政策在国际上引起了新的动荡,并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弱化了霸权国的领导力,这也成为小布什政府为人所诟病的致命缺陷。2008年重创美国的经济危机,可以说是美国这些年内外矛盾积累下的大爆发,也对国际格局的演进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此次经济危机产生了全球性的消极影响,也是自“二战”结束后以来,美国与欧洲经济首次同时陷入衰退。止是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的大背景z卜;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国际
4、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同吋开始在政治领域开始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对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体系在世界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的上升也为其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代表许多发展屮国家的利益诉求和国际行为规则的调整,也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从“G20”到哥本哈根会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Z间的分歧与对抗F1趋明显。目前,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阶段,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也是国际政治演进的内在机理所决定的,这种新变化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战略时的重要考量。第一,“一超独大”局而发生动摇,但其世界霸主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挑战。从阿富汗、伊拉克到金融危机,美国内外政策面临着艰旦的挑战,
5、喧嚣一时的美国单独主导世界的想法已经宣告彻底终结。奥巴马上台后,虽然以“变革”为口号,大幅调整了小布什的内外政策,但小布什政府遗留下来的政治和经济负担,在短期内是无法彻底摆脱的。而世界其他力量的发展也表明,多极化的趋势并没冇减弱。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虽然仍很显著,但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协商合作的需求更为迫切。正如美国外交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所言:“美国实力的现状无法掩饰美国在世界地位的相对下降,而伴随美国实力相对衰落的是美国影响力和独立性的绝对减弱。”冇人就此认为,美国霸权已经进入不可换回的衰落期。这种看法虽冇合理性,但要谨防走向极端。从大历史角度来看,霸权的兴衰是不可避免的。
6、不过,需要清醒看待的是,这种衰退不是疾风骤雨般的,“从历史的轨迹看,西方霸权衰落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浪式的,在总体上衰落的过程屮,不排除还会出现阶段性的复兴、重振”。第二,西方世界整体优势明显,新兴经济体虽然充实了发展屮国家实力,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看,西方国家的整体性优势仍然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2006年世界上20个最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比20个最贫穷国家整整高出37倍,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世界总产值高达86%,它们占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高达82%。而占世界人口7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这两项比例仅分别为14%和18%。世界前10位经济大国排名,
7、美国仍居第一。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由10年前的36个增加到目前的48个,其中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个在拉丁美洲。全球冇2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这个数字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第三,新兴发展中国家虽然势头良好,但在国际格局中地位和作用有限,自身也而临内外隐患,未来发展存在潜在风险。一些新兴大国,在很多方而尚未成形,缺乏稳定性,未來发展的持续性也难以得到保障。从内部来看,发展中国家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