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89930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小组合作实施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竞争激励机制实施与评价办法曲梁一初中2014年8月随着我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规范小组合作竞争激励机制在课堂中的深入运行,在充分听课调研、实践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此实施与评价办法。一、指导思想:(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二)合作学习的目标:把“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作为
2、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引导学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提升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彼此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既关注鼓励个人竞争,更关注小组合作情况。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协同):(-)分组: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多少,七九年级每6人、八年级每4人一个学习小组,剩余学生够3人的可组建一个学习小组,少于3人(2人)的分到其中两个小组中,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二)座位的编排方式①分组
3、后的座位设置采用小组围坐式,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②分组以后,一个学期内原则上不再大型调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必须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中等生、待优生在优秀生和良好生的帮助下,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相处交流,并从中得到鼓励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等生和优等生则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己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ADCB③排位:按方阵式排列,便于1帮1或多帮1。如右图所示:(三)学习小组组长的选拔:①组长要冇较强的责任心、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DACFBE②组长成
4、绩比较优秀;③组长要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小组的划分要体现以下原则:公平性原则:所分配的小组具有相当的实力,从同样的起跑线出发。竞争性原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思想等各个层面上的竞争,以竞争促发展,以竞争显活力。合作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互补性原则:在小组当中尽可能的集中更多的优势并被所有组员共享。固定性原则:小组应尽可能的趋向于固定,更好的增加小组的凝聚力和学习效率。三、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学习小组内部预设分工:A号同学:组织点拨;B号同学:执笔记录;
5、C(D)号同学:课堂发言;D(EF)号同学:发言补充(A号同学担任组长,组织本组学习,对重点、难点、易混点进行点拨oABCD四位(或ABCDEF六位)同学的分工,可推磨式调动,也可根据组内实际情况调动,课堂发言方面,每位同学均可发言,以锻炼学生的展示能力。)(二)组长的职责:1、组织督促小组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2、给小组学生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的展示方式。3、负责本组的上课纪律。4、评价本小组学生的上课表现。5、组织本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6、指导检查小组内成员的预习情况、课堂记录、作业、纠错本等。四、评价办
6、法:(一)每次展示得分视情况而定,如举手被老师点名提问且回答正确加1分,主动展示且正确加2分,敢于质疑口给岀合理答案加3分(也可根据冋答问题的学生层次酌情调整分值)。这些回答加分的问题都要建立在有一定思考空间的基础上,师生一问一答或集体回答,不量化。(二)每节课根据各组的表现,老师随手在黑板上为相应的小组计分,下课时老师依照积分评出优胜小组,班级指定专人作好记录。(三)班长和学习委员结合各科课代表量化统计及当天学生常规表现,用量化积分的形式评出当天最优小组和最差小组,读报小结时间进行公布。每周班会时间进行总结。(四)日常小组
7、积分期末折合为50分。(五)小组学习效果量化:在月考、期中、三测、期末考试中,小组四次考试在年级的次第相加,由低到高量化得分为50、48、46、44、42、40、38、36、34、32、30等,以此类推。(六)依据以上两项(共100分)评出本班学期优秀小组,学校每个学期表彰一批优秀学习小组。各班做好评价资料的统计收集,期末交教务处。(七)这些评比和量化考核将作为班级评先表优、综合素质评定、班干部评选的重耍依据,把指标分配到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评定,激发学生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营造“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浓厚学习氛围。五、合
8、作学习小组成员十项要求:(-)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安静等待上课。(-)自主预习:主动、认真、投入、独立地完成预习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三)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礼有节;达到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喊叫声等不良现象发生。(四)展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