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653
大小:630.39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7-08-02
《法藏大师的五教论-华严专宗学院首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三屆畢業論文法藏大師的五教論指導教授:陳英善教授研究生:釋修德法藏大師的五教論釋修德〈提要〉釋尊成道後第二七日對文殊、普賢菩薩宣說了自證法門,所謂的最初的說法-《華嚴經》。自從該經首次傳譯東晉乃至六朝時代,佛教東傳中國以來,對於傳譯的許多經典,引起一種風潮,就是系統的研究,教系的組織,教學的整理等,結果釀成教判的研究,乃至發生三乘一乘,頓漸,權實等的分類。整理佛一代的經典,判定各種經典的位置,經典互相的關聯、內容的價值等,造成整個佛教的系統的研究。就如《華嚴經》自從覺賢三藏傳譯以來,很快引起教界的注視,輩出許多學者。尤其研究《十地經》最有名的光統(慧光)律師就
2、是最初判定華嚴價值的第一人。他即由頓、漸、圓三教的分類而判定華嚴為圓教,後來到了法藏大師立五教說的教判,而把華嚴當作最高標準的一乘圓教。然吾今乃就法藏大師的五教說的論述,而藉此機緣來了解五教,並就教於指導教授的指正,使此論文更增進。本文的組識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述說法藏大師先前有關五教說的淵源。第二部分有四個階段-(一)、述說對佛教各派教義做出價值的判斷。(二)、闡明五教的佛種性差別。(三)、闡明五教的修行階位,此中又分三小段來說明-修行的階段、修行的時間和修行的所依身。(四)、述說佛教的修行是由迷惑轉為覺悟的過程。第三部分乃說明眾生本具佛性,但為何成佛?因為眾生有妄念。然如何
3、離妄還源?法藏大師的五教論裡,認為從眾生到成佛,要有一個轉化的過程,那就是要有相應的修行步驟,才能逐步地達到成佛的果位。也就是指引眾生的方向,引導眾生堅持修行,在長期修行過程中,經歷不斷的生生死死的漫長歲月,才能逐漸地由迷惑轉為覺悟,即由因向果的漸次進修而入佛地。因此,我們可說此種性、行位與斷惑是互為一體的,而且缺一不成。-1-第一章序論第一節中國佛教宗派自主性的展現佛教初傳入內地時,被視為我國當時流行的道術的一種,魏晉時佛教則依附玄學而流傳,到南北朝時興起講說佛教經論之風。但此時的佛教經師、論師,一般地只擅長於講解經論本身的內容,談不上甚麼獨立的見解和發揮,也缺乏全面評判其他經
4、典及學派的知識和能力。到了隨唐時代,一些佛教領袖和學者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並隨著以往中國佛教學者對印度佛教經典理解的不斷積累,此時中國佛教學者對印度經典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而且還能獨立判斷,獨立發揮,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形成了若干獨立的佛教宗教、文化系統。隋唐時代佛教學者在思想文化上創造性、獨立性、自主性的提高,產生了兩種結果:(一)是在與教外其他流派的關係上,已不再依附中國固有的文化,而是自立門戶,形成獨立的思想系統。此時佛教不僅與儒、道分庭抗禮,而且主動向道教挑戰,攻擊道教,表現了與道教爭取宗教正統地位的姿態。(二)是在佛教內部,不同佛教學者分別對印度整個佛教經典和流派作出了
5、自己的判斷,把這些經典和流派作為一個統一整體的各別情況來區別先後高低,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各派思想給以系統的安排,分別給予一定的地位,這也是不同宗派所作的判教。中國佛教宗派對印度佛教作出了自己的獨立評判,有所褒貶,有的甚至向印度佛教經典的權威地位挑戰,此乃是中國僧侶的重要創見。中國佛教各宗都具有濃厚的宗派意識,他們各認為自己一派為正宗,這種門戶之見,也是此時佛教獨創性的特殊表現形式。法藏大師創宗時代,天台、三論、唯識等宗已經形成,他是在佛教各宗派對峙的情況下,面臨著峻的重壓和挑戰,著手立教創宗的,表現了他違大的創造性和統攝能力。在法藏大師時代,著名的法師就有道宣律師(公元五九六-六六
6、七年)、玄奘大師(公元六○○-六六四年)、智儼和尚(公元六○二-六六八年)、弘忍法師(公元六○一-六七四元)、神秀法師(公元六○六-七○六年)、善導大師(公元六一三-六八一年)、懷素法師(公元六二五-六九八年)、窺基大師(公元六三二-六八二年)、義淨法師(公元六三五-七一三年)、慧能法師(公元六三八-七一三年)、神會法師(公元六六八年,一說六八六-七六○年)、鑒真和尚(公元六八八-七六三年)等人,集中了律宗、法相唯識宗、淨土宗、禪宗的創立者和華嚴宗的先驅。真可謂名僧輩出。這些著名的法師,一時成為國內佛教徒信仰的中心,國際上求佛法者拜師的目標。連同華嚴宗在內,中國佛教宗派主要是在法
7、藏大師時代創立的,這就表明此時佛教勢力正處於鼎盛階段。佛教雖受國家的管理,但也有自立的教會組織。此時佛教已不必仰仗他力,如藉助皇帝和士大夫的提倡,也能繼續流傳,當然有皇帝和士大夫的支持就更有助於佛教的繁榮。此-2-時,佛教宗派各有自己的組織體系,形成了以分佈於京都和祖國名山的寺院為基點,以著名僧人為中心的龐大僧團組織。各宗還仿照世俗的宗譜制和世襲制,編制本宗的譜系和歷史,形成一個世代相傳的傳法系統。隨著佛教信仰、觀法、懺法的流傳,佛教的群眾性民間組織和活動也日益形成和壯大。如北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