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60394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指导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指导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中部分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由于竞争力较弱出现了就业难或无业可就的情况。本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专门就业指导的路径、方法、措施进行了讨论,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借鉴。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招生数连年增加,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大学毕
2、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学生由于学业、身体、综合素质、就业观念等种种原因导致就业竞争力较低,出现就业困难其至无业可就的情况,形成了高校就业困难群体。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给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给我国高等教育带來了较大“质疑声”,给社会总体就业带來了较大压力,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高校如何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给毕业牛特别是就业怵I难毕业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1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定义及特
3、征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结合众多学者、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主耍是指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下,部分有就业意愿,但由于社会、学校、专业、家庭、就业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导致竞争力较弱而“无业可就”群体,或者那些处在感到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群体。概括而言,这类“困难群体”通常具有以下一种或儿种特征:择业期望值过高、择业目标不切合实际;综合能力低,如性格怪癖,人际交往能力差或学习成绩极差等,缺乏市场竞争力;自身有健康问题、身体残疾、外貌缺陷;家庭经济困难;屡次遭到就业歧视的女性毕业生;所学专业适应较差
4、等[1]。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资源分配、指导手段、人力物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专门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更加缺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2.1就业指导“趋利而行”,针对性不足。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目的是促使毕业生就业,从而保证学校的就业率。在“高就业率”这一“利”的驱使下,就业指导仅是针对全体毕业生的“面”上的就业指导,忽视毕业生的个人差异,忽视对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造成很多学生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知,盲H择业,导致一
5、部分本不该有就业问题的学生也沦为“就业怵I难生”。与此同时,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点”上的就业指导缺乏,使得已经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就业更加无望。2.2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当前,大部分高校仅设有校一级的就业工作部门,与规模庞大的学生数量相比,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极少,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员并非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并不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对于职业规划的流程及测评工具和方法并不熟悉,同时也缺乏対未来和职业发展的预测能)}[2]o这就使得学生、尤其是就业怵I难群体迫切需要的“一对一”的专业化就业指导很难实现。这
6、将导致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问题、综合能力问题、就业观念偏差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从而使得个人就业难问题不断加深。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针对2012届52名研究生就业困难群体的问卷调查中,有76.61%的学生均表示希望获得“一对一”就业指导。2.3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单一。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局限于传统的大班集中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开课时间集中在某一学期,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的指导,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心态。另外,就业指导的内容大多也仅限于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的传达,求职材料准备,笔面试技巧、就业信息发布等,而
7、缺乏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有重要彩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心理指导、职业道德及社会适应性指导、创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3]。3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对策探索根据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为了真正发挥就业指导在高校学生中的桥梁、纽带和帮扶作用,促使就业困难群体顺利、稳定就业,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就业闲难群体就业指导工作对策做了深入探讨。3.1大力推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做好高校就业指导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层面,把就业指导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总体方案,把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纳入高校教
8、师队伍,推进专业化道路。一是确保数量,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按照高校学生总数制定合理的师生比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配备。二是提高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制定标准、课程、课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课程培训、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了解最新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动态,提高业务水平。三是专兼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