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

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

ID:43853220

大小:35.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5

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_第1页
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_第2页
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_第3页
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_第4页
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我国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既能使学生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此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孩子的人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兴

2、趣的重要性。面对如此繁重的古诗学习任务,如果不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一味敦促其死记硬背,这无异于苦役,还会挫伤学生对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可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把古诗及诗意一齐交给学生,要求其死记硬背,让学生都怕了老师,也怕了古诗,而且效果也不怎么样。由上可见,在古诗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尽管小学阶段古诗文学习任务繁重,如能激发学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就另当别论了。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好学。这正如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所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具

3、有积极作用的情感,是催促一个人去做事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要让学生不把学习古诗文看作是苦差事,那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古诗当成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方法。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策略就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从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培养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读。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谓反复诵读能领会文章旨意。《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提到:“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

4、读写的能力: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理论上讲,读,表面上看,只是学生的一种有声或无声的行为;从心理学看,读时潜蕴在大脑深处的语言感悟能力,即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分析、整理、概括等能力,却构成了语言能力的核心。因此,我在古诗文教学时,首先强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直到读熟为止。当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朗读节奏是关键。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诗节奏停顿的小技巧。背。学习古诗,积累是重要目的。也就是说,学习了古诗,懂得了古诗的蕴含的音韵,那么,在谈话、写作的时候,欲引用时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左

5、右逢源。这才是工夫,学习古诗是为了运用,而不是让学生成为长腿的书橱。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不积累古诗,谈何容易呀?所以,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又是关键。(一)、课内诵读经典的途径1.开展课前十分钟诵读。我们利用每节课课前2、3分钟让学生诵读,并且列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年背诵古诗文80篇,小学阶段共背诵古诗文不少于500篇。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篇目大大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数目。   2.开展古诗星级测试。我校建立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星级制度,规定了考核要求,制定了《小学古诗文诵读过级实施方案》以及测试标准。每年

6、5—6月份,我校组织并培训科任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古诗文过级测试。过级测试要求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背诵自己所在年级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中的6首,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求过2级,6年共过12级。只有熟练背诵全本教材上的古诗文,才能顺利通过。 (二)、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途径1.营造社会氛围。儿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读古诗文,就会产生诵读的兴趣,所以营造人人读古诗的社会氛围,会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大大提高。2.“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学生读得愈好就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

7、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他们有进步,教师就应当加以赞赏,使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3.“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诵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在于读的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回答……花样多了,学生自然会感兴趣。故事引导,理解诗意。故事是儿童的最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古诗也不外乎写景叙事抒情,基本上可以改编为故事。采用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挥想像、进而理解诗意,这是我的一个大胆尝试。即教师先出示一个故事(也可让学生自己讲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讲这一个故事,要能复述故事梗概。例如:我在教授《送元

8、二使安西》时,采用故事(教师自编):元二是唐朝的一个官吏。一天,皇帝派大臣到元二家宣读圣旨:命元二出使安西。元二就要远行了。好友王维快马加鞭来到渭城,送别元二。这天清晨下了一场小雨,润湿了路上的尘土,旅店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