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ID:43852356

大小:33.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5

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_第1页
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_第2页
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_第3页
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_第4页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1)促进学生的身体的发育(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3)早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2全面性3基础性4发展性5未来性6合作性7主体性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1、创新教育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教

2、育要面向全体学生2、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6、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

3、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第二节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和基础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得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的唯一途径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的提法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1、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

4、论基础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1)从教师发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领导者组织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被教育者被领导者。(2)从学生自身的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得主体(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巨大的潜在可能性(3)学生有发展的需要(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的关怀的需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内容:观点一1

5、、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观点二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得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

6、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的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了这一点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即主要矛盾,面临着不懂得发展任务。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指身心发展同一发面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指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就不平衡而言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得最佳效果。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在某一方面机能受损失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7、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少年得志大器晚成表现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3)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①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学生作为各种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

8、作用者,前提是他要有一定的主体性,这是他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并不意味着教育应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或降低教育的标准与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