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

ID:43845926

大小:20.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5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_第1页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_第2页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国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和把握,正如林德布洛姆所强调的那样,不能单纯从经济领域去孤立地看待,而应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去加以解读。并且由于面临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社会经济基础,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又呈现多样性变化。因此,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也应当持一种动态的观点,要根据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实际发展状况找寻出政府与市场的相互替代的最佳契合点。我们可以结合建国以来我们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与实践过程来窥探其中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关联。 1.过渡时期的“政府与市场的并存”(1949-1952)1949-1952这三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国民

2、经济恢复的重要时期。建国之初,党和政府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做出了适当的评估。在1949年通过的建国《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是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五种主要经济成分。因此,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就是要做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与内外交流。由于对我国的经济现实认识较为清楚,私有经济被认为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因此市场在经济发展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毛泽东特意指出,那种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当前国情的。这一时期

3、,市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对于内战后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刺激、盘活的作用政府适当有效地发挥调控市场的功能,对于稳定经济、实现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政府与市场基本处于一种“良性替代”的关系。政府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规避了市场的失灵另一方面,政府又为市场保留了自身发展的适当范围,不过度挤占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从而实现了建国之初经济较为良性的发展。 2.计划体制下的“政府对市场的侵蚀”(1953-1978) 从1953年开始,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政府开始逐渐排挤市场,政府

4、开始最大限度地对市场予以替代,最终使市场走向了“消亡”。从1953年公有化开始至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成为中国主导经济政策的绝对因素,市场的作用被降到了最低点,甚至于“消亡”。但是,需要指出的,在政府成为绝对主导因素的同时,市场的“消亡”也仅仅存在于理论上。事实上,市场仍以顽强的姿态存在于经济生活之中,交换始终在社会主义经济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从1953至1978年这段时期内,绝对的计划经济政策也偶有反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据此,我们大体上可以将这段时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划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1)从限制市场到消灭市场(1953-1956)在1953

5、年,党和政府认为,新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已经逐渐转为消极作用。因为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其分散性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不相适应,既不能为工业化提供所需要的粮食和国内市场,又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两极分化进而出现新的剥削阶级。此外,个体手工业作为小商品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如果听任其自发地发展,可能会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由于其唯利是图的本质,必然对国计民生产生破坏作用。 在这种判断下,从1953年至1956年,我国用三年时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

6、被整体纳入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当中。从中央到省市都设置了相应的计划机构和庞大的管理部门,形成了由各级政府部门直接操作和管理工农业生产的计划体系。在公有制体制下,社会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私人资本与私营经济几乎被完全消灭。经济生产完全遵循着自上而下的计划指令,市场被逐渐排挤直至被完全替代。 (2)全能政府体制的形成(1956-1978)1956年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但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认识和苏联的示范效应,一个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得以建立起来。这个计划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各个环节的掌控,政府成为

7、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市场被排挤在经济建设之外。政府成为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全能型政府。第一,政府强化了计划机制在生产领域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起了各级计划机构,直接操作和管理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工农业生产完全通过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完成。第二,为了使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资源配置,国家财政经济得到了强化和统一。1953年,中央一级财经专门管理部门占政务院所属部门数的47%,到1955年,又上升到了55%。第三,政府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并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使统购统销的政策规范化、制度化。第四,政府统一配置物资。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统一调度下,我国实现了

8、国家对经济建设所需物资的直接配置。 与此相应,是市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