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11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10.03.11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ID:43835631

大小:443.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15

10.03.11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_第1页
10.03.11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_第2页
10.03.11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_第3页
10.03.11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_第4页
10.03.11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_第5页
资源描述:

《10.03.11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讲教师:刘洋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㈠社会经济:4.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原因:①北方由于战乱,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相对稳定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充实劳动力,带来先进技术;②民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③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表现: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工商业发展,出现建康(南京)百万人口大城市。◆仅分配国家土地,不触动地主原有土地。◆与租调制相配合(隋唐后发展成为租庸调制)。保障农民土地,促进农业生产发

2、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天时,逐步破坏。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㈠社会经济:5.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㈠社会经济:6.社会经济特点:①(南方安定,北方战乱)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②(士族制的发展,佛教盛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③商品经济水平较低;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1.朝代更迭:①三国:魏、蜀、吴;②西晋的短期统一;③东晋十六国:南东晋,北方

3、及西南十六国;④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2.九品中正制: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地方名人将本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品)、朝廷再按等任命的人才选拔制度。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靠门第世袭为官的士族日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到南朝时已经走向末路。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3.魏晋南北朝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先后

4、握有实权。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4.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②北魏早期汉化改革;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④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4.北魏孝文帝改革:⑵改革:前期(冯太后听政)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②推行均田制;③设立三长制;④推行新的租调制。迁都洛阳:◆保障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4.北魏孝文帝

5、改革:⑵改革:中后期(孝文帝主政以后)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4.北魏孝文帝改革:⑵改革:中后期(孝文帝主政以后)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4.北魏孝文帝改革:⑶性质: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的封建化改革。①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②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③推动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④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

6、一奠定了基础。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㈡政治:4.北魏孝文帝改革:⑷影响: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㈢文化:1.科学技术:⑴数学: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千年);⑵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⑶地理学: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2.道教与佛教:⑴道教:①葛洪: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②陶弘景(南朝萧梁):(吸收佛教教义、封建等级观)丰富道教教义

7、,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⑶儒学发展出现危机。⑵佛教的传播: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战乱时期南北方均快速发展。㈢文化: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3.唯物论思想家:①“建安文学”:曹操、王粲、蔡文姬。②东晋陶渊明。③新乐府(民歌)盛行:◆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如《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缠绵婉转(《采桑度》)。范缜著《神灭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在神存,形亡神灭。4.诗歌:㈢文化: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5.书法: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①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思

8、考同时,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自我表达的理想形式;②笔墨纸张的改进;③代表“二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王献之。㈢文化:一、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6.绘画:◆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敦煌莫高窟开始出现。①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②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