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ID:25263158

大小:79.8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_第1页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_第2页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_第3页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_第4页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三国、西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建立及其短期统一,晋惠帝与西晋统治秩序的紊乱,“永嘉之乱”,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及其统治政策,东晋后期的统治及其灭亡;南朝政权更替,刘裕,陈后主;十六国,北朝政权更替,北魏的强大,北周武帝的改革,外戚杨坚入总朝政。2.能力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要求他们不仅要通过文字阅读来了解史实,而且要利用课文中的地图、插图等来加深理解,并且要求他们以制作图表、年表等

2、方式反映本节的基本内容,从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白时代特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会历史学科的基本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对曹操兵败赤壁、西晋统一短暂、南北朝后期北强南弱等历史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要求他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在思维方面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陈述观点的能力,初步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只有条件成熟,统一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并得以巩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及其政权更替

3、的基本情况。难点: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但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原因;西晋的历史地位。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历史地图《三国鼎立形势图》、《东晋初期北方形势图》、《南北朝形势图》。印制关于西晋统治者奢侈腐化、政治黑暗的历史材料。学生:课前查阅《辞海》(1999年版)或《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了解“法兰克王国”“萨珊王朝”(《辞海》译为“萨桑王朝”)、“笈多王朝”等有关条目。对本节的课堂讨论作发言准备,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教学设计秦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气势恢宏

4、的文化成就令后世引为自豪。但是东汉后期政治黑暗,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3~6世纪,中国历史处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其基本特点是:封建国家处于分裂、对峙的状态,但统一的因素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经济有了发展,中国农业经济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逐渐改变。同一时期,外部世界也有很大的变化,欧亚几个文明中心各具特色,分别出现了几个强大的政权。总体而言,在许多方面我国仍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本章共分四节,分别从政治状况、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文化成就的角度描述与评议了这个时

5、期的时代特征和重大事件。一、三国鼎立通过预习和收集历史资料,大家已对三国鼎立的形成与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状况有了大体了解。本目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一是武侯祠,武侯就是诸葛亮,武侯祠在成都。“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联孙抗曹和今后发展的决策。另一幅是曹操的画像。这两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向三国鼎立的区域性统一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官渡之战,使北方局势大为改观。此后,曹操大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而且为统一全国,他也作了一些积

6、极准备,但居然兵败赤壁,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学生讨论曹操未能统一全国的原因。启发学生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讨论中,如果有的学生用小说戏曲或民间传说的内容作为论据,教师应予指正。在充分讨论以后,教师归纳补充。)客观原因:全国统一的时机尚未成熟,这是具有决定性的原因。东汉末年以来,黄河流域战乱不断,割据混战使北方农业生产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而长江流域相对安定,经济有所发展,这就形成了暂时的相对“均势”,而且导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在这时尚未消除,他们的势力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孙刘联合

7、抗曹,具有取得胜利的基础。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其统治比较稳固,刘备投奔荆州,边组建军队,边招揽人才,深得民心,声望较高,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在强敌压境的形势下,孙权、刘备结盟抗击曹军,是他们的共同意愿,也是江东、荆州民众的愿望,加之,孙刘联军的作战方针正确。主观原因:曹操冒进南征,当时曹操虽已基本统一北方,但统治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都还有待时日,而且军队连年苦战,也需要休整。曹操“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决难取胜,当时曹操大军人数虽多,但“远来疲敝”,又加上疾疫传染,已成强弩之末,“荆州之民

8、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这些都使其战斗力大为削弱。曹操的军队“不习水战”,面对长江天堑,不得不“舍鞍马,仗舟楫”,实际上造成了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不利局面。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当,最终造成赤壁兵败,退据北方,转而向西北发展,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参阅《三国鼎立形势图》)简要说明三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