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影响1古代中国农业的生态观2经济格局对人口分布的影响3唐代大运河密切中央与地方的联系4隋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5精耕细作的传承6宋代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7明朝土地兼并8手工业的发展西汉官营手工业的发展9隋唐时期手工业行会的发展10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11明代釉上红彩首创时间的研究12明清手工业发展缓慢13商品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的商业文化14民间商人合法地位的获得15宋代规范市场秩序1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
2、动17明代北京城市经济发展18明清时期商帮兴起的原因19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20古代经济政策汉代抑商政策的表现21清初贸易政策的调整22清朝“海禁”政策的影响23中英土地贵族掌握政权24明代的赋役折银改革密切农民与市场间的关系25综合26、27、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
3、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析:A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中国古代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是自然经济,A项正确;宗法制、外儒内法的思想都属于上层建筑层面,B、C两项错误。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D项错误。2.《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D.
4、精耕细作的发展观解析:A 材料强调农业是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是古代朴素的农业生态理念,故A项正确;“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体现具体的地理状态,故B项错误;“养之者天也”无法体现人定胜天的观点,故C项错误;“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强调与“天”“地”的和谐,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故D项错误。3.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上述材料表明( )A.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
5、势B.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C.清前期四川比湖南、广东更稳定D.集权制度决定移民走向解析:B 材料“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江南经济的开发;“湖广填四川”也是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四川残破不堪,为了利用四川“千里沃野”的自然条件,恢复和发展经济,清廷实行了一系列招民垦荒、鼓励湖广人入川开垦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人口的分布受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且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不正确。【新知生成】“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
6、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止的移民运动堪称规模最大。清初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其中以湖广最多。一是奉旨入川,当时朝廷颁发“楚民实川之诏”时,基层的实施部门采取武的办法以强行捆押方式,把一个个村子围住强行入川;二是求生存入蜀,在临近地方的战乱中失去了土地的人纷纷接受政府的政令;三是经商入蜀,前期湖北与邻省四川的贸易十分方便,有的就近入蜀定居。受到经济推
7、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四川;至雍正年间,对入川进行了政策的变化。至乾隆年间,四川已经出现了“人浮于土”的现象。移民入川运动于乾隆后期基本式微。这一移民运动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然而,“湖广填四川”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破坏“痕迹”。4.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8、(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解析:B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反映了唐朝时期长安虽为政治文化中心,但在经济上依赖于江南一带,实现这一连接的正是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流经地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