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

ID:43807667

大小:125.2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专练1.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主。“春秋五霸”中称霸最早的是(  )A.齐国B.晋国C.楚国D.吴国答案A解析“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齐国,故选A项。2.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戎狄蛮夷融入华夏大体是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答案C解析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故选C项。3.右面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的插图,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族人被诛的情景。商鞅变法成就巨

2、大,但最终个人的结局却很悲惨,根本原因是(  )A.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违反了历史的发展潮流C.推行严刑峻法D.焚烧儒书,禁锢世人思想答案A解析由于商鞅废除井田、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所具有的垄断特权,因而便遭到了贵族阶层的强烈反对。这是商鞅个人结局悲惨的根本原因。故选A项。4.20世纪20年代在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一件春秋时期牛尊,牛鼻穿有鼻环。这能表明(  )A.山西最早出现牛耕B.当时已经出现牛耕C.当时养牛业发达D.春秋冶铁业发达答案B解析从题干来看,春秋时期在今天的山西已经出现了牛尊和牛鼻鼻环,这表明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现象,故B项正确。5.郑国渠引

3、泾水东注洛水,不仅解决了关中地区的干旱问题,而且改良了土壤。这表明(  )A.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已经出现B.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发展C.郑国的水利灌溉发展较好D.农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郑国渠是战国末年秦国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A.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B.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C.官办学校在逐渐消失D.思想控制在日趋加强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受诸侯争霸、国家分裂的影响,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的现象,学术开始下移,思想领域日趋活跃。但是在这一时期,官

4、办学校仍然是教育的主体。因此,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7.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荀子的“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可知社会秩序的混乱是制定礼义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相关表述,不符合题意。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国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有”

5、“无”“难”“易”“善”“不善”“美”“恶”等都有辩证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的思想。所以答案选A项。B项强调仁义;C项主张兼爱非攻;D项主张法治。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属轻重于权衡。”这一言论可能出自(  )A.《老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可知是法家思想,故选C项。10.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  )A.原始社会B.夏商时期C.学术下移D.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

6、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找到源头。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

7、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之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