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86122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乳腺黏液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腺黏液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例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结果:6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5.2岁,其中4例为单纯型黏液癌,2例为混合型黏液癌。免疫表型具有激素受体高表达,HER-2、C-erbB-2低表达的特点,Ki-67阳性指数为1%〜50%。结论:乳腺黏液癌发病年龄较人,肿瘤生长缓慢,发生转移者少,预后好,单纯型黏液癌预示明显较混合型黏液癌好。激素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预
2、后好。【关键词】乳腺肿瘤;黏液癌;免疫组化;预后屮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8-0055-02乳腺黏液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是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占乳腺癌总数的1%〜3%[1]。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例乳腺黏液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6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55.2岁。绝经后占66.67%。病程从发现病变到就诊时间3d〜5年。病灶3例位于乳腺外上象限,2例位于乳腺外下象
3、限,1例位于乳腺内上象限。其中1例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67%。1.2方法所冇标本经4%屮性甲醛固定、充分取材、脱水、浸蜡、石蜡包埋。4Pm厚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选用的抗体有ER、PR、HER-2、C-erbB-2.Ki-67。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结果2.1整体观察乳腺黏液癌分单纯型和混合型。本组单纯型4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完整包膜,边界较清,常呈膨胀性生长,切面呈胶冻状,质软。混合型2例,切面呈灰白灰黄色,无包膜,质地较硬。肿块直径1.5-15.0cm,平均6.7cm。
4、2.2镜下观察4例单纯型黏液癌均可见大量的细胞外黏液包绕癌细胞团,癌细胞排列呈微乳头状、小岛状、簇状、泡巢状或实性团块状。单纯型癌癌细胞小,圆形、多角形,边界不清,胞浆嗜酸性,可含有小空泡。癌细胞核深染,异型性小,核分裂像少见。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深,常呈固缩状态。部分病例有大量黏液形成,黏液中仅见少量癌细胞漂浮于其中,黏液占肿瘤总体积〉50%。黏液间可见多少不等的纤维组织形成间隔,围绕分隔黏液湖,坏死及血管浸润罕见。2例混合型黏液癌癌细胞界型性较人,癌细胞多呈实性团块状、巢团状排列,可见明显浸润性导管癌结构型,细胞外黏液大于整
5、个肿瘤的25%,有时可见散在的钙化及砂粒体形成,位于间质中或退行性变的癌细胞巢上,坏死及出血较常见。2.3免疫组织化学6例乳腺黏液癌ER阳性表达5例,PR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66.67%0ER、PR表达阳性对内分泌反应好,反之,则对内分泌治疗效果差。HER-2阳性表达1例,C-erbB-2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33.33%,C-erbB-2的状态是除淋巴结转移外对乳腺癌预后最有意义的检测物。HER-2、C-erbB-2阳性较阴性预后差。Ki-67阳性指数1%〜50%。3讨论乳腺黏液癌乂称黏液腺
6、癌或胶样癌,在乳腺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有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2]。国外资料报道多发生在5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3]。Silverberg等[4]报道平均年龄为68.6岁,绝经后黏液癌占乳腺黏液癌总数的80%以上。在35岁以下的年龄组中乳腺黏液癌所占比例不到1%[5],其发病率占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4%[6]。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乳腺黏液癌占乳腺癌的1.98%,其中年龄35〜82岁,平均55.2岁,绝经后占66.67%,与文献相似。乳腺黏液癌在镜下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两类,单纯型全部由黏液癌组成,单纯型黏液癌混有其他的非黏液的
7、组织学成分归类为“混合型”黏液癌。部分区域可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通过Grimeliu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嗜钻素和突触素标记肿瘤细胞可进一步证实[3]。乳腺黏液癌多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临床表现(尤其单纯型)在B超及X线片上颇似良性肿瘤,容易误诊。但黏液癌中单纯型与混合型的表现略有差异。单纯型癌在X线片上常表现为边缘光滑的低密度肿块,因此常需与有多发征象、病史长、变化不显著的腺瘤等良性病变相鉴别。混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