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

[精品]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

ID:43778837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_第1页
[精品]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_第2页
[精品]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捻转补泻是针刺补泻基本手法之一,作为单纯的捻转补泻,根据捻转幅度的大小,捻转频率的快慢分补泻为大家所接受,但捻转补泻与方圆的关系,及捻转补泻分男女、左右问题,历代医家看法不一,给后学者带来不便。现就笔者的见解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❷1捻转补泻与方圆❷捻转补泻与方圆说源于《内经》,但记载较简单。《灵枢•官能》说:〃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补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其方圆补泻法是以捻转配合其它手法的复式补泻法,但未说明具体的捻转方向。而《素问・八正神明论》载〃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补

2、必用员,员者,行也……。〃其补泻方圆与《灵枢》所载文字正好相反,是指针刺补泻的时机。❷《黄帝素问直解》指出:泻必用方〃则大指退后,食指进前,其孔似方〃,补必用员〃则大指进前,食指后退,其孔似员。〃指出方圆为捻转补泻时拇食指指间孔的形状。笔者认为此说法正好与实际相反,因方为矩为正,捻转时拇指进前,食指退后,用拇、食指指腹掌侧面对捻或用拇指指腹掌侧面与食指指腹橈侧对捻,拇、食指与虎口间的孔隙分别呈近似正方形和长方形,而非圆形;相反若食指进前,拇指退后,拇、食指间形成近似半圆形,而非方形。故《灵枢》所载补泻方圆说更符合实际。❷2捻转补泻与左右❷2.1

3、捻转补泻分男女、左右©捻转补泻分男女、左右文献记载较多。如《神应经》、《针灸大全》、《针灸聚英》等均有记载。笔者认为其说法不妥。理由有二:其一、人体无论男女、左右,不同侧的同一经脉循行方向相同,且同归属于一个脏腑,若左右两侧同一经脉针刺补泻时捻转方向不同,怎能起到补泻作用,岂不造成经脉、脏腑气机逆乱。其二、捻转补泻分男女、左右是从中医阴阳理论演化而来,阴阳理论认为人体男女、左右阴阳属性不同,所以针刺补泻方法也就不同。而从阴阳理论讲,人体上下、腹背面阴阳不同,冃人体同侧经脉乂有阴经、阳经Z分,若以男女、左右分阴阳而捻转补泻方法不同,那么人体同一侧

4、的阴经与阳经,同一经脉的上下段、腹背面,捻转补泻方法也应不同,而文献未见记载。2.2捻转补泻与左右转针❷《针经指南》说:〃以大指、次指相结合,大指往上进谓Z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针灸大成》载:〃补针左转大指怒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指出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针为左转为补,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针为右转为泻。但均未说明医者施术是用左手或右手,针患者左侧或右侧。从人们的习惯推测,针刺时医者多用右手,所以/转即顺时针转,右转即逆时针转。因此,笔者认为无论男女、左右捻转补泻以顺时针捻转为补,逆时针捻转为泻。KLU3自然规律与捻转补泻O自然界有许多现象呈

5、螺旋式存在,如宇宙星系是按螺旋式运动存在着,植物的藤蔓是以顺时针方向缠绕在枝干上,蜗牛、海螺的外壳是按顺时针方向生长等,牛•物DNA的双螺旋结构是顺时针旋动结构。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存在着微妙关系,人与自然相应,针刺捻转对人体经络进行刺激,顺时针捻转与生物全息共振,可使机体减弱的功能增强,起到补的作用,和反逆时针捻转可使机体亢奋的功能受抑制,起到泻的作用。❷结论: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捻转补泻应遵《灵枢》〃补必用方〃〃泻必用员〃,不应有男女、左右Z分。顺时针方向捻针,捻转幅度和对较小频率较慢为补;逆时针方向捻针,捻转幅度和对较大频率较快为泻。河

6、南省467000平顶山市中医院针灸科赵刚明❷(收稿H期:2000007011,马兰萍发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