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69364
大小:77.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4
《伶官传序个人教案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伶官传序(一)导入:唐朝过了是宋朝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两个朝代Z间又有无数个小的王朝在历史的长河屮交替出现,它们就如同昙花一现般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们木如流星一般的在夜空划过,但是事隔多年后,人们还要I口事更提,将那段尘封的史事昭然于天下,宋代的欧阳修就做了这么一个史记Z人。我们今天就来拜读一下欧阳修先生的《伶官传序》,看老先生在这片史论性的文章中到底要向我们讲述彳I-么呢?(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Z—。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溢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
2、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浩、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乂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t),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溢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彩响也最人。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収韩愈“文从字顺”的梢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対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iflJ.R口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有
3、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他的散文人部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白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Z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纤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具《归田录》、《笔说》、《试笔》等都很有名。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舉得非常生动形彖,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來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
4、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來看,风格是多样的。2.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木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Z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示唐、示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
5、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I•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何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乂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耍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屮,北宋的统治集团I」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I」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4.史论文的一般特点,介绍《伶官传序》的特点:①介绍史实的目的
6、是以史实作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②傲述史实一般比较概括简练;③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5.本文宜釆用诵读法,教师可从以卜•儿方面进行诵读指导。1、读出重音,体现出着重强调的意义来。比如首段的“岂非人事哉“一句和“得、失”二字,通过重读,就可暗示出作者的观点,即认为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同时传递出立论的根据就是庄宗得失天下的对比。2、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例如:“方如'领起的5个分旬要一气贯通,读岀声势,表现出庄宗不可一卅的气概。3、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來。“天命”与“人事”是一重对比;“可谓壮哉!”与“何其衰也!"是一重对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广身”是対
7、比;“方其盛也”与“及:其衰也''仍是対比。儿组对•比,读起來都宜先轻后重,把着重点放在后边,低昂反复,先扬后抑,感慨淋漓,发人深思。4、读出语气,体现岀作者的感情倾向来。例如开篇“呜呼"一语,叹惋Z情十足,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总的感情基调。再如“可以知Z矣”和“自然Z理也”,都应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去读,要读得从容缓慢,给人不容置疑的感觉。(三)研究课文,步步导读:(-)提问1:木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明确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