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33318
大小:107.74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0-13
《农学经济作物栽培学资料习题(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作物栽培学复习思考题(农学专业)绪论1、掌握作物的概念:包括广义的作物和狭义的作物概念。广义:凡是冇利于人类而由人工栽培的植物都统称为作物。狭义:指在大皿里种植面积较大的栽培植物。2、广义的作物又可分为哪3类?农作物(大III作物或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三类。3、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将作物分为哪三部八大类?每类能列出儿个冇代表性的作物。〈1〉、第一部:粮食作物(乂称食用作物),此部分三大类①禾谷类作物,冇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黍(亦称稷)、惫或等②豆类作物有大豆、豌豆、绿豆、蚕豆、红
2、小豆(赤豆)、饭豆、EE豆等。③薯芋类作物(乂称根茎类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濒)、芋、菊芋、焦藕等。〈2〉、第二部: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④纤维作物有棉花、黄麻、红麻、芒麻、亚麻、荷麻、大麻、龙舌兰麻(剑麻)、焦麻、菠萝麻等。汕料作物:冇汕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了、红花、甘蓝等,大豆⑤糖料作物有L蔗、甜菜、甜高粱等。其它作物(包括嗜好类作物和特用作物)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特用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3〉、第三部:饲
3、料及绿肥作物⑦饲料及绿肥作物有苕子(蓝花草)、紫云英(红花草)、黄花苜蓿、草木樨、軽麻、田勞、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等。4、掌握喜温作物、耐寒作物(喜凉作物)对温度反映的差异性,每类能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物。①喜温作物:这类作物在全生育期中盂要的温度和积温比较高,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C,最适温度28〜30°C,最高温度30〜40°C。水稻、LT蔗、花生、芒麻、棉花、烟草、高粱等属于这类作物。②耐寒作物(或称喜凉作物):这类作物在全牛育期屮需要的温度和积温比较低,其生长发冇的最低温度为1〜3°C(过去定为5°C)
4、,最适温度20〜25°C,最高温度28〜30°C。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油菜等属于这类作物。5、掌握长H作物、短H作物、中性作物和定冃作物对光周期反映的差异性,每类能列出儿个有代表性的作物。①长H作物:凡适宜在白昼长、黑夜短的光周期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统称为长H作物。长H作物在FI长由短变长的季节开花,如麦类、油菜等。②短H作物:凡适宜在口昼较短、黑夜较长的光周期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统称为用tl作物。知日作物在tl长由长变短的季节开花,如稻、玉米、棉花、烟草、麻、大豆等。③中性作物:具光照发育阶段对光周期没有
5、严格要求的作物称为屮性作物。屮性作物的开花季节对FI长没有严格要求,如养麦、豌豆等。④定口作物:其光照发育阶段对光周期要求I•分严格,长于或短于某一LI长条件都不能完成发冇转变的作物称定口作物。定日作物的开花季节对口长要求I•分严格,长于或短于某一日长条件都不开花,如廿蔗。6、作物栽培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栽培和作物栽培学的区别。作物栽培:是指以捉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农事活动。作物栽培学:是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探讨解决作物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理论和技术
6、的一门应用科学。作物栽培是一项古老的农事活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而《作物栽培学》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7、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性质: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直接服务于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任务有三点:(1)研究作物的特征特性(2)研究作物与环境的关系(3)制定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低耗的栽培技术扌旳施8s作物特征和作物特性的概念。特征:是指作物的根、茎、叶、蕾、花、果、种子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所具有的特征。研究作物的特征,一是认识该种作物和其他作物的区别,同时认识该种作物不同品种间的区别;二是了解与产量构成
7、要素冇关器官的特征。特性:是指作物固冇的生育规律,作物对外界坏境条件的耍求,以及在各种外界坏境条件下作物所发生的变化。同时也包括作物的群体及群体内各个体间的关系。、作物栽培的特点9、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的复杂性(1)、产量对比法(2)有明显的季节性(2)、牛:物观察法(3)有严格的地域性(3)、牛长分析法(4)方法措施的变动性(4)、发冇研究法(5)、生长发育研究法10、作物栽培学理论体系内容包括:①作物产最及品质形成规律;②作物生长发冇与环境因了间的互作规律;③各种栽培技术扌音施及调控技术的作用机理。11、作物栽培研究
8、与技术应用发生了根木性转变①从以经验指导为主转向以科学指导为主;②从侧重单项技术转向运用综合技术;③从注重产品生产转向注重商品生产;④从注重产中指导转向产前、产中、产后-•体化指导;⑤从注重作物产量转向注重品质、产量、效益与坏保的统筹兼顾;⑥从以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