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教学设计

新准教学设计

ID:43696515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2

新准教学设计_第1页
新准教学设计_第2页
新准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1-8-4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摘要: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他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保证最佳的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最优化 面对21世纪,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实行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显然,用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设计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不适用于新课程。如何在新课程中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2、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并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佳的学习条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新课程中,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让学生学什么?即解决目标问题;(2)为达到目标,需要使用什么教学资源和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即解决资源和策略问题;(3)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即解决效果的评价问题。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上看,教学设计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即:以“教”为中心

3、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也称传统教学设计理论),由于经过30多年众多专家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可操作性强。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这种理论在各类学校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对应试教育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传统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以教师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开展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

4、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发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设计理论。新课程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和尊重学生主体为根本特征。新课程的特性主要有:全体性、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开放性。显然,用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设计有很大一部分已不适用于新课程。应试教育是以“教”为中心,而新课程是以“学”为中心展开的。新课程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

5、的主动追求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帮助者。可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思想。用于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新课程中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内部过程而系统设计最佳的外部条件。要使新课程正常地进行,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遵照现代教育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

6、,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多种教育机会并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知识,使学生能根据自我反馈的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要实现以“学”为中心,在教学设计时应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习准备情况的分析。21-8-4首先,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的学习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及对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其次,分析他从事该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认知、学习动机、个人期望、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2.强调

7、个性差异的分析。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发展学生个性,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教学的角度看,有成就差异、学习速度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兴趣爱好差异、生活经验的差异等等。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不同的对象应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个性差异,知人善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强调“情境”的设计。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在应试教育中,由于没有创设生动、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同化。4.强调协同学习的设计。学习

8、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共同体中,共同地探索各种理论、观点。通过协作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共同体所共享,即学习共同体共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5.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及教育技术手段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各种文字教材、教科书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