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96122
大小:1.73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1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伊索寓言潇河湾小学肖珍香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字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自主探学:读三则寓言故事,完成下列任务:1.把生字词圈出来,并抄写一遍,读正确。2.尝试用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
2、语,先注明用什么方法,再写出他们的意思。白费劲无能为力闻声惊慌失措圈套3.反复读课文,要读准,读通,读顺。lítáopú狸葡萄馋酸(狐狸)(葡萄)(葡萄)(馋嘴)读读写写:chánsuān(酸味)huānghuǎngguàn慌贯谎粪戒(慌张)(贯彻)(说谎)(粪便)读读写写:fènjiè(戒烟)狐狸歌喉葡萄húlipútaogēhou一贯说谎粪便yíguànshuōhuǎngfènbiàn掺杂察觉圈套chānzáchájuéquāntào惊慌失措戒心jīnghuāngshīcuòjièxīn大错特错dàcuòtècuò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suān12、伊索寓言词语解释:白费劲:无能为力:闻声:惊
3、慌失措:圈套:白白浪费了力气。用不上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听到某些声音。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狐狸和葡萄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2.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
4、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2、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12、伊索寓言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1、还记得“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虚荣,表里不一3、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12、伊索寓言听着狐狸的话,你想到了生活中那些类似的话语?不是我做不到,只是不高兴做。那件事情太简单,我懒得去做。你写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稀罕呢!……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说?
5、怎么做?牧童和狼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读《牧童和狼》,了解内容。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牧童总爱说谎骗人,后来他说了真话,却没有人相信他。2. 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细读寓言,领会寓意。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牧童村民狼没来几次大叫(说谎)闻声赶来(上当)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吓坏大叫(真话)没人帮忙(不相信)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欺骗、撒谎、
6、不诚实、不老实。自食其果12、伊索寓言1、 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2、、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你们发现这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之处呢?1、故事中的人或物是生活中某些人物形象的代表;2、最后一句都揭示这个寓言的寓意;3、让人从简短生动的故事中明白道理。蝉和狐狸狐狸和乌鸦讲故事12、伊索寓言乌鸦抢到一块肉,落在大树上。狐狸看见了,想得到那块肉,便站在树下,故意对乌鸦说:论容貌你在鸟类中堪称首屈一指,你体态优美,举止庄重,羽色光鲜,天生就具备当鸟中之王的禀赋。要是你能发出声音,那称王就毫无疑问了。”大鸦想表明他能发出声音,便松开嘴边的肉
7、,大叫起来。狐狸立即跑上去,抢到那块肉,说道:“喂,乌鸦,假如你有头脑,你做鸟类的王就没有问题了。”谄(chǎn)媚人的人很少是没有自私打算的,而倾听这种音乐的人则势必要付出代价。蝉和狐狸12、伊索寓言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用骗乌鸦的方法骗蝉,但是蝉没有上当。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