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90515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2
《浅析孔子的信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0131130116钟婿娴13政治学与行政学浅析孔子的信仰在《论语》中,孔子对“鬼二“神S“天二“命”这些字眼总是讳莫如深。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鬼神”一词共出现了三次,单一的“神”字用了四次。在两万一千字的《论语》里,这样的篇幅确实算很少。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和孔子基本上不研究神学的问题,让很多人认为孔子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可在《述而》篇里的一句“丘之祷久矣“却让我怀疑:如果孔子真的不相信鬼神,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祷告呢?孔子是否有自己的信仰呢?认为孔子不信鬼神或没有宗教信仰的,其证据主要有三句话,一是“敬鬼神而远之汀,二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三是“子不
2、语怪力乱神”。而我认为,这三句话并不能证明孔子不信鬼神,只是表明了他更在乎的是事人而非事鬼,他追寻的是一种自然规律,敬重自然的天。“敬鬼神而远之”,语岀《论语》之《雍也》篇。我认为,“敬“本身即为信,敬父母或老师的人,首先必信父母或老师,否则决不会有敬。敬必仰,儿女对父母的敬,学生对老师的敬,犹如仰望天神,全知全能。孔子敬鬼神即虔诚地信鬼神。虔敬鬼神却又“远之”,是指不可太亲昵。孔子说这话,是在教学生樊迟以一种“中庸"的对待鬼神的明智态度:要敬鬼神,祈祷时务必虔敬;却又不要太多太滥的去倚赖,人的事情也去劳烦鬼神。对鬼神敬而远之,是明智,是有知。“事鬼神",语出《论语•先进》篇:“季路问
3、事鬼神。子曰:味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味知生,焉知死?"这里也可见孔子是信鬼神的,因为信鬼神才会谈论事鬼神。但孔子是个诚实的现实主义者,他认为事人与事鬼相通却先后有序,强调鬼神与现实相切合,做人知生才知死,先事人后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像德国新教徒哲学家、伦理学家康德,神是人认识之外的力量。“事鬼神"的态度却像新教徒总统布什:事神,在第二位,如果不尽“人事”,单纯地去祈祷,上天也不会赐福。正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尽人事而知天命”,“人事,与新教的“calling”的概念是相似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语出《论语•述而》篇。传统的解读是根据“子不语怪、力、乱
4、、神”的标点断句,解读为“孔子不说怪异、勇力、悖乱之事,不轻言鬼神之迹”。从接受学的角度来说,同一事理,若授予不同的受者,效果是不同的。孔子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要不他怎么会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呢: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前一条,孔子就说得很明确:“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接受者的资质既有差异,所以“教”的内容也就有差别了。同时,在这一段孔子与子路的师生对话中,孔子认为,“生"为下,“死”为上,“人"为下,“鬼,为上,而“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既然“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认为子路不属“中人以上”,自然也就不会直接回答他了。因此,以上三句非但
5、不能证明孔子不信鬼神或无宗教信仰,在我看来,反而说明孔子对鬼神是笃敬和虔诚的。他强调对鬼神要有敬畏心理,主张生死相通,做人与敬神态度应一致。由于鬼神“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非常人所能知,故有“圣人不语”之说。而孔子对神的信仰也与近代西方基督教有些相似,颇有将宗教伦理转为世俗伦理的意味。“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语出《为政》篇。就是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它,这是献媚。祭祀是对父母和祖先的纪念和感激方式,所以应该诚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语出《论语•八俏》篇。这是在讲孔子祭祀时的笃敬状态,好像神就在他身前一样。他总是亲自祭祀鬼神,认为别人代祭等于没
6、祭,亲自祭拜才显诚意,信鬼神实在虔敬。鬼代表的是逝去的祖先,神代表的是上天的玄妙。《论语•述而》篇中:“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日:,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小这里讲在学生请孔子祷告治病之前,他早就祷告过了。可见,孔子有祷告治病的习惯,贯之于生活始终。孔子把葬祭之礼作为一种叫化手段,其弟子曾子就已明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叫吾岀《学而》篇。其意思就是说要慎重的对待父母的死亡,追远代的祖先。孔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这就使传统的宗教伦理实现了向现实的为世俗伦理的转变,从而使人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孔子
7、把宗教礼仪从鬼神的需要和支配转变为人的需要和自觉,成为人的心理和社会关系的调节手段,这和西方近代的基督教思想颇为相似。而这种具有将信仰伦理世俗化的做法,也体现在孔子的天命观中。在其天命观下,孔子的思想带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的政治目的和世俗倾向,都是面对现实、面向世俗世界的。首先,孔子认为“天命”是可知的,也是需要去认识的。他并不把“天命"看作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存在,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积累经验知识之后去理解“天命”,这是他对“天命"本身的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