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90002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2
《浅谈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内涵及建设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内涵及建设策略江苏省苏州山用直中学215127李火英摘要一所学校如果要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屮取得持久的成功,就必须建设自己的学校精神文化。只有学校精神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仃其自身发展的道路『了规律。本文结合以往学者对学校精神文化的疋义,对其内涵做了进一步分析,从内涵中找出建设学校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不能只从教育者的理解力出发,而要把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变成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耍内容。关键词: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以往许多研究仅仅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思考精神文化,将其局限于单纯
2、社会道德建设的视野之中,排除了对精神文化的本体论研究。从教育实践看,学校精神文化始终走不出“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路,基本上是一种文化环境的布置或文化活动的设计,这就是为什么学校精神文化丰富了,却不能把幸福和快乐带给学生的根木原因。一、学校精神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学校精神文化,广义地讲,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学校精神、学校目标、学校价值观、办学宗旨、校训、育人原则、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以及各种视觉标识系统文化等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有四层含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3、的主体是由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学校精神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的;学校精神文化是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屮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精神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二、学校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学校精神文化外在发轲为制度、物质、行为、思想理念等形态,内化为无形的价值规范和尺度。目前新课改带来的课程文化以及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屮
4、生成的管理文化正在内化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对学校精神文化发展越来越起着整合和导向作用。学校一旦具有了良好的精神文化也就有了一种恒久的生活准则和有效的运营法则;相反,学校的发展则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良好的精神文化要具备以下价值取向:1、教育的回归生活就教育而言,生活世界最重要的含义是尊重学生作为教育生活中精神主体的地位。正因为传统教育损害了这种主体地位,所以教育才失去生活世界的本质。回到生活世界中,就是要让学生的精神活动和生命体验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生活的中心。回归生活世界不是在形式上由课程学习转入日常生活,放弃了课堂和知识并不等于就是回到
5、生活世界。课堂生活或日常生活并不是生活世界的本质区别,只耍学生能够作为精神主体出现在教育生活中,那么,无论是课堂生活,还是知识学习,都可以看作是日常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世界。2、教师的心灵世界心灵是精神活动的场所,心灵的本质就是精神,没有心灵,精神就失去了居所和意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观,心灵的培育要比任何文化形式的设计都更重要。我们要创设•个幽美的教师心灵世界。具体方法如下:一是,用艺术熏陶教师的心灵。例如中午安排教师听音乐,朗读文学作品等,让教师在轻松中得到美的享受。二是,注意细节。如学校形象、办公室布置,教师行为举止,穿戴细节等加以规范化
6、,能体现审美意蕴。三是,关注教职工的人生幸福。重视培植教师的成就感、价值感,给教师以最大限度理解、关怀、信任和尊重,使教师感到学校不仅是一个职业场所,也是•个实现精神需求的乐园。3、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心灵的视野看待学校精神文化,文化就会显现岀新的意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心灵活动得到教育的真诚关切,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心灵的教育,学生才能达到精神的高度。教育只有把通向心灵之路引入学校的教育生活,才能最后达成生命教育的精神境界。我们应该用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沟通,并把心灵世界的建设看作学校道德建设的
7、重要内容。精神文化建设从学生的心灵活动开始,重心是学生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感受,以及在这种体验和感受中学生获得的快乐和意义。三、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与策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大致要经过酝酿期、整合期、内化期、成熟期四个阶段。酝酿期主要着力点是完成学校精神文化主要内容的定位和“文本化”建构工作,即通过汲纳学校精神文化两大源流之精华,深入思考,集思广益,完善内隐形态。为此应特别注意四点:既重传承,也重学习,在传承和学习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生成;着力体现校本特色;做好战略定位与规划;多渠道多层面努力开发新的文化资源。整合期主要着
8、力点是建构学校精神文化的“物化”层面,即打造外显形态,完善体现学校精神文化内蕴的物化环境和制度规范,加强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宣传教育和学习推广,使外显形态尽可能和内隐形态相匹配相协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