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ID:43682997

大小:2.6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百年前的辛亥:蒋介石喂马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阳明”。百年前的辛亥:毛泽东追星青年毛泽东的政治主张:孙中山为新中国的总统,康有为担任首相,梁启超是外交部长。“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曾国藩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王阳明: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大学》的路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2、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儒学的“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6年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

3、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26年后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1937年7月)毛哲学的明珠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的活动何为对象化?对象化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本质的力量由活动(运动)的形式转化为物质存在形式,创造出一定的客体。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的活动1、实践的内在矛盾A

4、、实践的主观性和目的性B、实践的物质性和客观性2、实践活动的对象性及其特征A、自主性和创造性B、客观实在性C、直接现实性二、实践是人的存在的方式1、人是实践存在物A.人的本质B.能动的自然存在物C.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二、实践是人的存在的方式2、实践是客观的能动的和社会的活动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社会性D.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三、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何为主体?何为客体?三、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1、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和社会结构1)能力结构A.自然力B.智力因素C.精神因素(情感、意志力+)2)社会结构:个

5、人、集团、社会、人类三、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2、实践客体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结构1)基本特征A.客观性B.过程性C.对象性2)内在结构: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三、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及其实质1)作用中介A.人手的延长B.人脑的延伸2)作用实质A.主体的客体化B.客体的主体化四、实践的基本环节1、实践的目的2、实践的手段3、实践的结果及其评价五、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分化和统一的基础1、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2、实践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