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68487
大小:28.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对因材施教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因材施教”的思考摘要:孔子是春秋时期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言行及很多理论成为后世教师教书育人的典范。其中,“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育学生时遵循的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孔子教学的一大特色。虽然,因材施教是宋代学者对孔子教学法的总结,但孔子却是按照这个原则来教书授徒。“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孔子跟弟子讲学时常用的方法,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即使是到了现代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本文试对因材施教做简单的分析,并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见解,提出自己对这一教学原则的思考。关键词:孔子;因材施教;思考与评价“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并对有些学
2、生做了评语。《论语》中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在这里写出了孔子的不同弟子的各自特色,有德行好的,有会说话的,有能办理政事的,也有熟悉古代文献的。即使是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也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2]因材施教是宋人对孔子教学的总结。“因材施教”之“材”,大抵包括资质、个性、人品、政治倾向,“因材施教”即“因人而教”。[
3、3]意即根据不同的人的特点、兴趣与特长进行不同的教学。那么,因材施教在今天是否还是具有可行性,这就需要视当下的情况而定。由于时代的差异,其做法和要求不能仅仅因循旧制。一、对因材施教含义的探析因材施教即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而学有所专,学有所成。从孔子对自己的弟子各因其材进行教导,直到现在,因材施教都是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基本的教学原则。其含义主要指两个方面,就个人而言,是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教学,而且对个人的不同年龄应该有差别地施教。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键期,在其学
4、习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就不能迫使其学习其他的技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也在跟着成长,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要有所损益。从另一个方面讲,就是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贴标签,或是只赞扬某些学生而贬抑另一些学生。人有个体差异,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模式去培养所有的人,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跟流水线上的产品无异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不会因为教育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由于教育过程中的对象是人,而人具有不同的思维的社会属性,各自的先天禀赋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育工作
5、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清楚了解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并能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不同质的人得到最大的发展。二、因材施教在现实中出现的困境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必然也有其难以实现的一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因材施教看法也是如此。因材施教,从理论上讲,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使每个人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古代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平民阶层能够接受教育的不多,其所能接受知识的也是相当匮乏。中上层阶级的子弟一般都是请教师进行个别施教,这样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辅导教学,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特长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修业年限
6、不定,便于教师长时间地对同一学生进行跟踪教导。在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古代的“个别教学”渐渐被班级授课制所取代。班级授课制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扩大了教育对象,使一般平民子弟能接受普通的教育。现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继承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把“因材施教”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之一,并将其理解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4]而在当下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其难以实现的一面。学生从入学开始,学制有一定的年限,教室中学生众多,学生更新的迅速,教学内容的选择并不能根据学生或
7、者学校的需要而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都不能由教师自由选择,自然无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教师无法进行因材施教的一个原因。应试教育的存在、班级人数的庞大、课业负担的沉重、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教师教学素养的有待提高等等,都成为阻碍“因材施教”得以真正开展的现实原因。[5]“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学生准确、全面的了解,各依其长、兼据其短,取得应有的进步。这种思想正是我们今天追求教育过程公平的应然之意,是我们推进教育公平进程、践行教育本质内涵、彰显人性之光的关键所在。[6]而具体落实到实践中,仍有其难以实现的困难。教育的城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