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67358
大小:40.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漢語通論(十三)連詞,介詞(一)連詞古代漢語常用的連詞有“與”“及”“且”“而”“以”“則”“於”“是”“故”“是故”“然”“況”“而況”“雖”“若”“如”“苟”等等。例如:今由與求也相夫子。(論語·季氏)生莊公及共叔段。(左傳隱公元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莊子·養生主)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僖公三十年)屨大小同,則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注:“於是”用在句首,本來是“在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戰國策·齊策四)這時候”的意思,例如《左傳成公
2、三年》:“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由於用於句首,所以發展為只音的連詞,略等於現代的“於是”。《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讎也。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也可。’於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前一個“於是”當“在這時候”講,後一個“於是”是連詞。這是要依據上下文,細玩文意,來加以區别的。)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季氏)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荀子·勸學)(“是故”,本義是“這個緣故”,可以看作雙音詞,等於單說“故”。)吾
3、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左傳僖公三十年)(“然”,然而,但是。)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隱公元年)(“況”,何況。)技經肯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莊子·養生主)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孟子·公孫丑上)(“雖”,雖然,即使。)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左傳僖公三十年)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墨子·非攻上)古代漢語的連詞很多,現在只提出“而”“以”“則”三個連詞來加以討論,並附帶說明古書上常見的“然而”“雖然”“
4、然則”的用法。(1)而連詞“而”字的作用是連接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的短語,表示兩種性質或兩種行為的聯繫。例如: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論語·述而)(以上是兩種性質的聯繫。)朝濟而夕設版焉。(左傳僖公三十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莊子·養生主)(以上是兩種行為的聯繫。)“而”字還可以連接兩個句子,表示兩件事情的聯繫。例如: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莊子·養生主)故令尹誅而楚奸不上聞,仲尼賞而魯民易降北。(韓非子·五蠹)在古代漢語裏,“而”字一般不連接名詞或名詞性的片語,連接名詞或名詞性片語的,是連詞
5、“與”字和“及”字(例見上文)(注:這是就一般情況說,或許有個别例外。)。《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而”字所以能連接“六跪”和“二螯”,是因為它們在這里用作謂語而帶有描述的性質,這是應該注意的。“而”字可以用於順接,也可以用於逆接。所謂順接,是說相連接的兩項在意思上有某種類似,或者有密切的關係,中間沒有轉折。例如:美而豔。(左傳桓公元年)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衆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荀子·勸學)順接的“而”字有時可以譯為“而且”,有時可以譯為“就”“便”(注意位置不同),
6、這要看具體的上下文。但是更多的情況是現代口語不用與“而”字相當的連詞,現代書面語言仍舊沿用“而”字。所謂逆接,是說相連接的兩項在意思上相反,或者不相諧調;不是事理相因,語意連貫,而是有個轉折。例如: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呂氏春秋·察傳)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論語·季氏)逆接的“而”字可以譯為“卻”“可是”“但是”。有時候,“而”字用在一句話的主語和謂語之間,細玩文意,實際上也是一種逆接。例: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
7、畏之也。(戰國策·趙策)(這意味着十人不應該從一人,而從一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論語·憲問)(這意味着君子應該仁,而不仁。)有時候,“而”字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含有假設的意思,可以譯為“如果”。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論語·子路)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其實這種用法仍然是和逆接的用法相通的。《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可以證明這一點。有一點值得注意:所謂順接和逆接,只是從具體的上下文的意思看的,並不是說“而”字有兩種性質。順接和逆接也
8、不是截然分開的。例如《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第一個“而”字似乎是順接,第二個“而”字似乎是逆接,其實這兩個“而”字的作用都是表示兩種行為的聯繫,在性質上是毫無分别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